第165章 抚台衙门议事(2)(5/5)
“如此甚好。”刘卓随意道。
接下来,各府知府将境内的特产、特色纷纷向刘卓介绍,刘卓听的异常认真,不时吩咐身边的官员记下。然后,刘卓将水泥路贯通后对山东六府产生的利弊作出分析、判断。
“首先,随着水泥路的贯通,会给沿线的百姓带来肉眼可观的便利与实惠,极大促进山东的发展。”
“但是,随着各种货物的流入,也会极大的冲击本地的一些支柱产业。反之,山东省内的流出货物也会冲击对方。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那如何应对呢?只有一个办法,将这个产业集中起来,大规模、批量化的产出,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只有做到了物美价廉,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存活下来。”
“松江府的朱泾镇、枫泾镇、七宝镇、朱家角镇,还有苏州府的南翔镇、娄塘镇、外冈镇,都是着名的棉纺织业市镇。两府的棉纺业极为发达,所产棉布畅销两京一十三省,乃至海外。”
“他们是如何发展到如此规模的?你们思考过吗?”刘卓看着认真听讲的众位知府,向他们问出了为什么。
议事厅内立马变得鸦雀无声,知府大人们有些不明所以,不敢随意的开口,生怕闹了笑话。
不知过了多久,刘卓才将松江、苏州府的发展起因、规模销路等情况娓娓道来。
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南方差不多已经产生了。刘卓想要把资本主义萌芽扩展至济南府、乃至整个山东,以商业资本掌控明朝的各行各业。
若是能够发展到那般地步,估计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明朝。
明末:大周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