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购粮与制度(4/5)
“短期来看,抚台大人的决定是不太合乎情理,过于一意孤行。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未必不是在防患未然。”苏若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劝说道。
“一意孤行,未雨绸缪。公子又到底知道了什么?”李常在口中喃喃道。往日的场景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刘氏商行一路的辛酸历程令李常在感动不已。
自从东家将商行的管理工作交由刘卓,公子行事从来都是乾纲独断,不容许他人插手。
即便是商行交由其他掌柜级别的人打理,在重要问题上,依然是以公子的意见为准。依常理推断,公子定然不会做出有损商行利益的事情,除非另有隐情。
苏若莹就在一旁看着李常在深思。不知过了多久,李常在才回过神。
“你去回禀公子,就说李常在知错了。”李常在抬头看着眼前的苏若莹吩咐道。
“就这么一句话就完了?不需要坐下来好好聊一下吗?”苏若莹十分不解。
“不用,你直接去传话吧。”李常在吩咐道。
将李常在的话一字不落传给刘卓后,刘卓并没有太过震惊,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就打发走了苏若莹。
明朝的行政级别是四级行政区划设置,县、州府、省、中央。即便是与前世所处社会比起来,也只差了一级,却又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刘卓曾多次与底下的幕僚就如今的官制进行讨论。
首先,明朝虽然采用科举取士,但是却忽略了官员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致后期官僚主义之风盛行。当官的只顾个人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
其次,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太大,地方知县的任免也都由中央的吏部任免。对于地方事务的管理过于集中,自主程度低。
军事制度方面,朱元璋立国之初颇为自豪的卫所制与军屯制,经过十几代的帝王,早已是名存实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