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乡试(1)(2/5)
大盛科举大都沿袭前朝的制度,推行的主要是进士科,并规定两年一童生试和秀才试,三年一乡试,乡试次年为会试和殿试。进士科举要分别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最终及第登科。乡试是省际考试,定在十月初举办,由各省布政司委托贡院在布政司驻地举办,贡院主持,是地方性考试,俗称"乡闱"。主持乡试的贡院内考官设主考官两人,同考官四人,提调一人,还有专门负责受卷,弥封,对读,巡绰,搜检怀挟,杂事兵卒若干人等。
大盛朝的科举大多沿袭前朝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以大中小经为主,主考《礼记》,《春秋左氏传》,《周礼》,《礼仪》,《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还有《论语》,《孝经》是必考经书,要求学子全部掌握。
除了要考的帖经墨义诗赋杂文,乡试会把策问考试题放在重安位置,一般会以时政设题指事,由考生做文章,题目范围会紧跟时代要事出题,让考生出谋略策,要求考生对现实中的政治,吏治,人事,教化,道德,生产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写出论政文章,还要求写一千字以上。
秀祯参加上届乡试考的就是方略策五道题,《春秋谷梁传》中的多段经帖,《礼仪》中的多段墨义,其中不免从孤章绝句,疑似参互中出偏题怪题,比院试难多了。此外,上届乡试没有口试,不知这一届有没有,也得有所准备才行。
乡试分三场考试,每天考一场,这三天乡试考分别安排在十月初二日,初五日,初八日。第一场主要考经义,四书义,墨义,第二场主考论政,判语,诗赋,第三场考策问杂文,考生只要提前着手弄透这些内容,过乡试就没有问题。以上考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出一些易于混淆的题目和一些偏题,怪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