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4/5)
“哦?”果然刘晋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裴瑾继续解释道:
“景帝、武帝时期,文翁任蜀郡太守,清正仁爱、聚贤兴教、励精图治,深受蜀地民众拥戴。”
“有了文翁的带领,成都才能建立学堂,实行有教无类,给蜀地百姓所有人一个机会。”
“后来,一场大火,差点将文翁的心血毁于一旦。”
“成都百废待兴之际,是上任太守李君,毅然挑起大梁,以当年文翁留下的石室为基础,大力推进教化。”
“李君修庠(xiang二声)序(学校)、设条教、明法令,恩威并行。”
“如此,兴教之道,才得以火种不灭,薪火相传。”
“而裴某,不过是在效仿两位先贤,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只希望能为国家多培养几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只希望蜀地百姓,人人可明智。”
裴瑾说的慷慨激昂,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反正眼眶都红了。
刘晋沉默,文翁嘛,他知道,是历史上最早创立官办学校的地方领导人,而文翁石室,则是第一个兴建的地方官办学校,可以说是拉开了面向平民招生的序幕。
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服不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