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比亚笛的最终选择(2/5)
最头痛的是,前方无路可走了,未来科技集团发展太快了,直接堵死我们的路。”
汪传福听着众人的讨论,点了点头。
他深知,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公司的短期利益,更将决定比亚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接下来,他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财务分析和市场预测,以做出最终的决策。
一位小股东好奇地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们直接购买成品电池,是否划算?”
汪传福迅速回应道:“如果我们每年要配置超过一万辆新能源车,直接购买成品电池是极其不合算的。”
平均每度电电池,制造成本能节省四百元左右。
生产1GWh,那就节省四亿元。
这笔账很好算,买太贵了。
当然,自主生产电池,投入成本也大。
平均每1GWh产能,利用别人的设备,需要投资3亿元,而且还要支付四千多万元的技术授权费用。
听到这里,另一位股东立即表示:“既然如此,很显然自主生产是最划算的选择。
毕竟,我们本来就具备相关技术基础。”
其实,对于大多数股东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这项合作能否提升公司股价。
这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