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34(2/5)
做零工时,杨松认识了一位看仓库的退休英文老师。
这位老师,当时身体不好,杨松经常热心帮忙,一来二去,两个处的很近。
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下,没怎么学过英语的杨松,开始自学英语。
没过多久,他英文水平突飞猛进,甚至能假装abc了。
从此,杨松过上了与以往不同的生活。
很快,他找到了一份销售服装的工作。
由于特别勤奋,并在后来成为一名销售经理。
后来再次遇上那位港商,在他的指点下,杨松将省吃俭用攒下的9000元港币投进股市,没想到,半年之后就赚了25万。
这笔钱在日后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那位英文教师要在深圳创办一家服装公司,请了杨松做为深圳的代理合伙人。
万事开头难,公司创建初期,可谓“两袖清风”。
唯一的基础就是搭起的不到百平方米的活动房屋。
要在这里建公司,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钱、人,再后来就是市场。
于是,杨柏在杨松的劝说下,也辞了职,和哥哥一起做这家公司。
杨柏开始的感觉,曾经过惯了“供给制”的生活,一下子抛开了“铁饭碗”要自己找饭吃,谈何容易。
仿佛飘进大海的一叶扁舟,不知驶向何方。
其一,借鸡生蛋,培育自身造血机能:
怎样再次筹措资金?
而向市场,在“借”字上做文章。
于是,就公司现有资产按市价估算去贷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