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全军工作会议(2/5)
“这是被称之为兵圣的孙武,战争全胜观的重要内容,也反映了华国古代追求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孙子》一书对此做了全面论述,并将非直接交战作为谋求战略全胜的最高目标。《孙子》之后,历代兵家对这一思想做了多方面阐发,提出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主张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后世兵家将这一观点发展为不战而胜的思想,主张通过政治、外交等多种手段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丰富了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首先,以全胜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目标。武力并非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非暴力手段达成预期目的,而条件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无论国、军、旅、卒、伍,全是第一位的,破是必要的辅助手段。在力量对比上要形成绝对优势,使敌慑于巨大的威力而屈服,这才是上策。”
“其次,以伐谋、伐交为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谋攻的上策是破坏敌人的计谋,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有利的态势,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主张。把伐兵、攻城作为下策和不得已的选择。同时,伐谋、伐交、伐兵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伐谋者,攻敌之心,使不能谋也;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伐兵者,合刃于立尸之场,不得已而用之也。通过伐谋、伐交、伐兵,使三者环环相扣,最终才能造成有利于己的局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反映了华国古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斗争,用全胜计谋争胜于天下的思想。它是《孙子》用兵之道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是对华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大贡献,在华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