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我的祖国(4/5)
用现在话就是说,词不行,曲再怎么谱都火不了,更成不了神曲。有人会问,流行歌曲重要还是词重要?先不说重要与否,孰重孰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词是更需要打磨的。
旋律好是基础的要求,词则决定了一首歌流传的广度和时间。词得到越多人的共鸣,越能流传的广,词的意境越深远啊,受时代的局限越小,它越能流传久远。词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炽而为了歌能火,就建议说,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这首歌一开始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要求,要知道《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有后来的《难忘今宵》,《牡丹之歌》,《爱我中华》可都是出自这位词作家之手,连他都犯难了。
听了沙蒙导演对歌词的要求,电影已经被人忘记了,但这首歌仍然在群众中传唱。乔羽回答沙导,你可太会说了,这大概是不可能的,我很有压力呀。
因为创作歌词而被安排到了长影招待所的乔羽,起先十来天是一句歌词都写不出来。而沙蒙导演每天也是都会来他的房间小坐片刻,但却只字不提歌词创作。
乔羽压力山大。正当感到灵感匮乏已经枯竭的时候,那个夜里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这一幕让乔羽回想起了,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在苏区渡江时,第一次看到壮美的长江的情景。
于是提笔写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灵感来了,收也收不住,就如长江水一般喷薄而出,稻花、白帆、艄公都是他第一次见到长江时的景象。
不过写完歌词,乔羽内心还是忐忑的,这首歌词距上甘岭的气氛有些远,从表面上看也没有太高的升华,大家能接受吗?怀着不安的心情,他将稿子交给了每天前来问候的沙蒙。
沙蒙拿到稿子,一声不吭的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最后一拍大腿,“行,就他了。”
不过第二天沙蒙却又来找到乔羽,他说大家看了你的歌词,认为都写的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了吗?
乔玉思考了很久,说还是一条大河吧,我的一条大河就是一条大河,你说是哪里就是哪里。长江固然美丽,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和全中国的人比起来仍然是少数。而谁的家乡没有一条小河小溪呢?这条河流再小,每个人小的时候,一条小河沟在你家门口也会觉得是一条大河,一辈子也忘不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