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还不如一个县令?(3/5)
不论是灌溉新法,还是横扫北元,不论是摊役入亩,还是兴建学校,陛下仿佛是急切了些,但每一项举措的最终指向,都不是为了个人的奢侈淫逸,而是为了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读懂了这层意思之后,杨思义身为六部主官之一,尤其还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自然感觉到一股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几乎要把他原本就因为年龄老迈而佝偻的身躯,压得更加弯了。
朝廷缺钱!
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更是感受强烈。
但所有人都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杨思义对这件事了解得透彻详细。
缺钱缺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只有杨思义能够说清。
原本大明初建,百废待兴,连年征战落下的老底子,就算不上富裕,正应该休养生息,好好利用太平的局面,总要经营个至少三年五载,才能让国库渐渐充盈,拥有一定程度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包括天灾人祸等各种意外,不至于让朝廷受到伤筋动骨的冲击。
说是意外,但当地域的尺度拉到整个神州,这个所谓“意外”的概率,就已经高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哪怕是风调雨顺的丰年,难道真能全国都不遭任何灾害吗?
有灾害,朝廷自然要赈灾,否则紧接着就是流民四起,动摇国家根本。
要赈灾,就必须要有充足的钱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