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我朱元璋,跳出历史周期律(3/5)
杨思义选择了应天府的句容县,作为试验田,现在也快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根据目前句容县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应该说情况非常乐观,句容县今年的粮食亩产量超过灌溉新法最初发源地淳化县,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就证明了,红萍雍田的方式,大可以在全国推广!
届时,原本就连年丰收的粮食,又将向前迈进一步!
倘若不是大明朝,哪有这样的好年景?
“启禀陛下!”心中暗喜的杨思义,拱手奏道:“微臣已经在去年就召集人手,商讨粮食增产的办法,并且在句容县试验。托陛下洪福,目前句容县的稻谷长势良好,增产的办法已经初见成效。若是试验无误,推行全国,至少能让我大明的粮食产量,再增加两到三成!”
“好!”
朱元璋闻言大喜,看这头发花白的杨老尚书,顿时十分顺眼。
这才是国家的股肱之臣啊!
早早就把事情做在前面,为国分忧,为君分忧,若是大明多一些这样的臣子,何愁不能跳出那个什么该死的王朝周期律?
“杨爱卿,辛苦了!”朱元璋龙颜大悦,毫不吝惜赞赏之辞,居然伸手拍了拍桌上的一份奏折,微笑道:“右相李善长,以年纪老迈,请求辞官的奏折,就在这里。杨爱卿近年来为了摊役入亩之事,日夜操劳,朕都看在眼里,爱卿好好勉励。”
“啊!”杨思义心中振奋,连忙说道:“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我大明天命所归,老臣只不过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怎敢居功?”
挨了结结实实一通夸奖之后,杨老尚书差点飘了,走路都带着风。
还没回到家呢,就一叠声地催促手下人,立刻去往句容县一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