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这就是秦枫亲传弟子的实力(4/5)
说得好啊!
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更难得的居然还能引经据典,把典籍中的那些记载,运用得极其灵活巧妙。
这,真的是一个孩子能想出来的东西?!
一言既出,满场皆惊。
就连朱元璋也露出明显的惊讶之色,本以为这徐鼎臣只是未来大明的股肱之臣,但现在看来,莫非是自己看走了眼,他明明现在就已经拥有了济世安邦之才啊!
这番话,虽然也只是纸上谈兵,但说得真是鞭辟入里,条分缕析,一下子就把之前那许多人,全给比了下去,甚至在场这两百多位大明首科的进士,没有一人能及得上。
场面,变得更加安静,唯有徐鼎臣的声音,继续回荡着。
“而翱陶之陈谟,若允迪厥德、身修思永之类,异辞同旨。则翱陶之见知者,可得而论矣。成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而建中于民。又与精一执中之语吻合无间,则汤之闻知者,又可得而论矣。见知者于同时,而闻知者出于异代,此闻与见之所以分,而道则一中也……”
“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者,本心之有德,而穷达同一致也。《中庸》言祖述尧舜者,道统之有在,而先后同一符也。夫伊尹处于畎亩之中,而心乐尧舜之道,诵其诗,读其书,实其理,嚣嚣自得。而卒能辅成商家之治,以尧舜其君民。则谓乐尧舜之道,信乎其乐矣。夫子有德无泣,而不得行道于当时,乃垂教后世,删《诗》定《书》,正《礼》、《乐》,序《周易》,修《春秋》……其与尧舜之精一执中者,宁有异乎?然则伊尹、孔子之于尧舜,迹虽不同,而道无不同;时虽有异,而道无有异。又安有二哉?”
“合而观之,翱陶之为臣,固不可与禹汤并称,而伊尹之任,亦不可与孔子之集大成者例论。然其初不异也,故曰百世以圣人而不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