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清凉寺覆灭记(五)(4/5)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是什么,就是“衣食住行”而已。
这其中,“衣”又是排在首位的消费品,李煜深入民间的机会不多,但一路征战,他发现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一套衣服,很可能是当下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哪怕是看上去残破无比的“麻衣”,看上去就如同垃圾一样,人们也宝贵的不得了。
“穿衣困境”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摆脱。
80、90后的人,应该有这种记忆,一直到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才会买一套新衣服。
农村家庭中,普遍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完,缝缝补补,老二接着穿,然后老三、老四……衣服,从来都不是“快消品”。
直到中国的纺织工业蓬勃发展之后,衣服的数量和种类才不断提升。
更何况是在原材料匮乏的五代十国!
然而,一旦棉布大量上市,“穿衣困境”就能有效缓解,南唐朝廷作为棉花种植与纺织的主要推行者,从一开始就能控制生产端与市场端,将它作为“大唐宝钞”的锚定物。
另外,李煜主要从军事角度考虑,在将来“北上征讨”的过程中,一套棉衣,是能够大幅度降低军队的非战斗减员的。
想到这里,李煜不经意地冷笑了一下。
钱俶也好,赵匡胤也好,契丹也好,早晚有一天,朕要你们栽在“棉花战略”上。
当然,推广棉花种植、纺织技术也是需要钱的,其他都不说,光是为了说服老百姓种棉花,就得消耗一大笔钱。
理由很简单,老百姓基本不种棉花,要让他们耗费大量力气,重新去种植一个新作物,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