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国家三要素(4/5)
在东方,国家概念最早是疆域的意思,从国字便能看出来。
可是如今的疆域是笼统的,没有清晰的国境线。
东方各国,除了大明,目前还未有国家有资格画国境线的。
儒家将国与家合在了一起,简单来说,便是一个个小家所组成的大家,而君王,便是君父。
因而历代才会出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是,这是宗法,阶级严明、等级森严的宗法。
若是国为家,那么自家院子太大了,就算是大臣们,心中也没有后世那些可以看着地图学习的学生一样清晰。
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调查人口和土地,人口还好说,但是地,确实很难。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北辽东,那被大明抛弃的地方,到底算不算大明的,同理,交趾还算不算大明的?
朱祁钰解释着关于国家的问题,说道:“华夏自古忠孝两全,也难两全,因为君王如父,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而朕之国家,很简单,国民、国土、朝廷,三者必须明确。”
“大明所承载万万之民,自古以来,土地不够,百姓难以生计,而朝臣乃至君王无进取,光守成,便开始内乱,今之大明,比汉唐大不知凡几。”
同时,朱祁钰也说道:“在秦朝,东越如何?南蛮之地,如今福建、广州,哪处不是鱼米之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