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钢铁工司(1/5)
冶铁,在产能还未过剩的时期,都是有着可观利润的行业。
要大炼铁的同时,朱祁钰还需要给内阁套个枷锁。
否则内阁老爷控股炼铁坊这种事情,一定会水到渠成的发生。
大明的官老爷可是时常哭穷,常常要贩卖字画为生。
这是借鉴了当初的刘基,学会了如何哭惨。
但现在不一样,免赋税徭役后,朱祁钰发的是实俸,可别小看实俸的含金量。
只要不是发废钞,官员就没有理由在圣人面前哭穷,而朱祁钰的一系列举措,也是站在发实俸这一关键点上的。
“不够。”
陈循直接回答。
大明官冶停止之后,采用了对民营冶铁课税,但也保留了当初罢停的冶炼所,也就是国产矿山。
而民营方面,就不得不说山西了,光山西阳城县,每年课铁不下五六十万斤,以铁课每三十分取其二为计,其铁产量便是课铁的十五倍,为七百五十万至九百万斤。
在没有官方生产的干预下,光是阳城一县,便诞生了李、杨、曹、徐等巨富,也就是晋商。
朱元璋说罢停就罢停的铁冶所,导致技术和工匠外流,刚好被晋商给吃下,算是国有生产资料的流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