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的鬼子驻军(2/5)
尽管他们都抱有与鬼子奋战到底的决心,但对于是否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他们心中仍有疑虑。
现在,鬼子连学生都不得不拉上战场的事实,不仅暴露了扶桑的虚弱,更为整个 212 师的士气注入了一股新力量。
-----
只是,在勃固这样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能够一年三熟的地区,为何古井二郎这样的鬼子兵最终沦落到了连足量的大米都没得吃的境地?
这是因为扶桑大本营早已制定了严格的资源分配计划:荷属东印度负责提供石油、印支半岛三国负责提供粮食、暹罗负责提供橡胶、而勃固则被指定为棉花的主要生产地。
于是随着扶桑占领军所推行的“军事化农业”政策,勃固农民被强制命令挖掉地里已经播种的水稻,改种棉花等经济作物,以支持鬼子的战争机器。(大明王朝的改稻为桑?)
而正是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本地粮食生产的崩溃。
此时正值12月,勃固本应是雨季稻稻谷丰收的季节,然而鬼子控制的区域却发生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情况。
另一方面,张弛控制区内的稻米处处丰收,与鬼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本地粮食减产,海路运输被盟军潜艇破坏的双重打击之下,鬼子的部队也终于闹起了粮荒,饥肠辘辘的鬼子兵也不得不多吃一些芋头、木薯、甘薯和马铃薯之类的薯类食品来填饱肚子。(意外吧,勃固很多地方除了水稻其实也种植薯类)
那么按照鬼子的传统思路,缺粮食就要下乡征粮。
然而一旦鬼子撕下伪善的面具,开始祸害老乡后,本来他们所打造的帮助勃固人赶走约翰殖民者的‘解放者’人设立刻就崩塌了。
这使得勃固南方地区本来还算平稳的治安状态急剧恶化,勃固农民和鬼子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