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此时不捞更待何时(2/5)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不过,现在的海面很干净,没有任何赤潮的痕迹。
这个理由明显站不住脚。
二是小黄鱼“胀胶(鳔)”浮出海面;
所谓“胀胶(鳔)”,是指原生活在中下层的鱼类受作业网具等影响,被带至海水上层,由于上升速度过快,鱼鳔来不及收放气,导致体内外压力不平衡,内脏外露,五脏错位。
人类的潜水病就是如此。
问题是这么多的小黄鱼集体“胀胶”,可能吗?
三是跟“水障”有关,引起鱼群不适,主动浮上海面。
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就好像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准静止锋一样。
寒暖流交汇处洋流流速受到极大抑制,几乎停滞不前。
对于习惯于随洋流游动的鱼群来说,寒暖流交汇处简直就像一堵阻止其前行的墙,也可以说是由水形成的运动的障碍,故称"水障"。
冯晔心里暗自琢磨着,大概也就只有这种解释说得通了吧。
至于是不是因为此处正好处于寒暖流交汇点,从而导致了所谓的“水障”现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