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舆论(4/5)
“科协要推广温室大棚技术,我家就建了一个大棚,我也帮爸爸妈妈干活儿,对这块技术比较熟悉,过年的时候,科协不是在郭镇办了个技术学习班吗?就拿我家的温室大棚做现场教学基地的,那时我就帮着北京来的专家工作,大概科协的老同志觉得我做熟了,实习时,点名要我去他们单位,还说,要我毕业就去他们那里,谁知分配时,换了人了。”
颖颖的哭诉,也很快传遍了地委大院,那里有大干部的家属,也有普通小干部的,小干部家属住在筒子楼里,就是学生宿舍一般的那种楼房,一条走道,一连串的人家,大家常常一边做饭一边聊天,闲话传得非常快,而且,这些人多少知道些大干部们的事情,闲聊完了,还喜欢揣测一二。
没几天,有人看到科协的常主任找到地区行署办公室,脸红脖子粗的,非要退掉今年分去的学生,说什么心地不纯,业务不精,只会耍嘴,没有实干精神,等等。
有人立刻就联想到那个可怜的卖菜女子:“科协领导想要那个女娃去他们单位,没有达到目的,这是跑到行署泄愤来了?”
“不想活了,在行署耍脾气?”
“科协那伙老头,哪个不又倔又硬的?他们有本事,和中央能搭上话,怕谁来着?”
听者表示反对:“科协哪有那么厉害?”
“是那个常老头挺厉害。”
另一个人解释:“常主任当然敢耍横,他在五七干校改造时,和********住一个窝棚,前一阵省委郑书记来咱们这里考察,就是常主任陪着的。”
“难怪常主任说,有人趁他不在,做手脚换人了。”
可是常主任在行署走了一圈,也没能如愿,筒子楼里的人,立刻推测出掉包的领导职位肯定很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