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负荆请罪:知错能改,将相和睦(3/5)
蔺相如回到宾馆后,便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按照蔺相如的要求,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来到朝堂上,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又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对他的勇气和智慧表示赞赏,封他为上大夫。
2. 渑池之会
公元前 279 年,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
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递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军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3. 廉颇的不满
廉颇是赵国的老将,他为赵国立下了许多战功。他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而蔺相如只是凭借着口舌之利,在两次外交事件中获得了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卿,位在自己之上。廉颇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他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继续阅读
廉颇的不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而蔺相如却得到了更高的职位和待遇,这让他感到不公平。二是他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个文人,没有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不应该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和待遇。三是他认为蔺相如的崛起威胁到了自己在赵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他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蔺相如削弱。
廉颇的态度和言行对赵国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他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影响到赵国的军心和士气,使赵国的军队出现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他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影响到赵国的政治稳定,使赵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难以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