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留发不留头(2/5)
同时,汉人也认为头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发型和发饰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汉人认为头发是受之于父母的,必须珍惜爱护,不得轻易剪去或损伤。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孝道的表现,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这种观念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政治领域。例如,曹操曾经因为马匹受惊践踏了麦田,违反了自己制定的不许践踏农田的军令,于是决定以割发代首来惩罚自己。这件事表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头发被视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总之,汉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反映了他们对自身身体的珍视以及对孝道观念的坚守。这种传统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而汉人,尤其是汉人贵族官僚的服饰更有讲究——交领、右衽,通常不用扣子,而是用绳带系结,给人以洒脱飘逸的印象。其基本形制包括 深衣、襦裙、袍衫、袄裤等。发展到了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
相反,长年居住在山海关以外建立满清的女真人正相反,其服鉓以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为主。
如果说服饰两个民族虽然有差距,但还不大的话,那么头发却有天仰之别。满清的头发被明朝人称为金钱鼠尾发辫,即脑袋上的头发都要削去,只在头顶留一点点,梳成一根小辫子。
在入关之前,早在清太祖努而哈赤时期,就已经强令被俘的辽东军民改成了这种装束,但入关之时,由于多尔兖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进来的,当时他们并没有信心能够真正留在北京,所以并没有这种强制命令,包括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数万关宁军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头发与服装。
虽然早在前一年,就曾经有前明官员为了向满清征服者表示忠心,主动带着自己家人剃发易服,以示效忠,并且上书请求改变发冠制度。然而,这一行为当时并没有被刚入关的满清统治者接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