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古画鉴别(2/5)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上来看,出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
元代的绢总的来说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到了宋代中早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犹豫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现将其托上纸再进行书画创作。
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有一标准。
汉晋古纸,多用麻料,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做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
其次是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
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固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潢,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
立轴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
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和绢挖厢宽边的。
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
清代红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
康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诗堂有的有,有的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