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5)
这段时间,朱雨深听说乡下有的人家在西南穷的省份买媳妇,直接砸三四万元了事。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买。在本地娶老婆,光彩礼钱最起码得这个数,有的人家还狮子大开口,要十万元以上的彩礼。还有后续的置办酒席的钱、买首饰的钱等等,成本比这要高得多。可能本地的那女孩长得还不尽人意。
他们村上和大姑姑村上都有从贵州买回来的媳妇。他也见过她们,长得都不错。她们家都很穷,三四万元就是天大的数字了。她们先是由中间人掇合。第一个人去当地买过媳妇后,就一带一,再带一群,陆续嫁过来不少人。本地可是长江三角洲的边缘地带,在全国都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她们老家不知强多少倍。
朱雨深想到此,苦笑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将来也许只能效法他们这样做了。他现在房子买了,再攒上两三年,也够买一个贵州老婆的钱了。但今天把钱取掉这么多,要给李婷婷送去,给她动手术用。看来自己心中买媳妇的计划只能拖一拖了。
关于李婷婷这种需要钱救命,而家里又没钱的事例,电视上讲的也不少。但上了电视的事例因为有媒体的介入,广而告之,还是有好心人上门资助的。或者有政府的爱心机构出资捐助,医院给减免治疗费等,结局都是圆满的。
朱雨深觉得这种事例就得大肆报道,唤起众人的爱心,让捐与受者都各得其所。比如中国首善陈光标,他高调行善,比那些为富不仁还哭穷的富人不知要崇高多少倍!
有一次,央视播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头,他身体硬朗,自己下地劳作。他一辈子不舍得吃穿,所挣的钱大多数都捐给了那些贫困生或急需帮助的人了。在记者的要求下他拿出了捐助清单。厚厚的几页纸,少则几百元,多则几仟元不等。一笔笔爱心,让人感动不已。这些事只有宣传得多了,才会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继续阅读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明星等人的那点糗事反复报道。又是今天哪个人离婚了,又是明天哪个人要结婚了等,反复见诸报端,让人大倒胃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