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老鹰系列太空机器人:成本效益深度权衡(2/5)
向阳微微点头,眼神依然凝重,他转向负责智能自组网技术的小王,说道:“小王,你那边的情况呢?先说说成本。”
小王缓缓站起身,推了推眼镜,声音略显低沉地说道:“向阳总,智能自组网技术这边也不轻松。研发一套适用于太空环境的智能自组网协议与算法,前期投入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了 400 万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我们为了进行测试,发射的实验卫星成本就高达 600 万美元,这还不算每次测试的其他相关费用。在设备制造上,单个自组网节点设备,由于要满足高性能、高抗辐射和低功耗的要求,制造成本大约在 5 万美元一个。如果按照一个中等规模的机器人集群需要 100 个节点设备来算,光设备成本就是 500 万美元。而且随着任务拓展,网络规模扩大,后续的升级和优化费用每年至少还需要 200 万美元。”他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了摇头,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
这时,一直沉默的老陈突然站了起来,他双手抱在胸前,表情严肃地说道:“不过,智能自组网技术的效益同样不可小觑。在实际的太空探索任务中,比如对小行星带的辐射监测,多个机器人通过自组网协同作业,可以将数据采集效率提高 50%以上。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全面的辐射数据,这对于提前预警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威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社会效益来讲,这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从商业运营方面考虑,我们可以为商业卫星星座提供更高效、可靠的辐射监测服务,预计每年可新增业务收入 3000 万美元,并且随着市场的拓展,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