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老鹰系列太空机器人:行星探测数据采集的挑战与应对(2/5)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大气中的化学活性物质。某些行星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气体,如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或氯化氢等。这些腐蚀性气体可能会侵蚀传感器的外壳和内部精密部件,缩短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即使我们在传感器的设计上采用了耐腐蚀材料,但长时间暴露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材料的性能也会逐渐退化。例如,原本能够承受一定压力和温度范围的传感器外壳,在受到腐蚀性气体的长期作用后,可能会出现裂缝或变形,从而影响传感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最终导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向阳微微点头,表情愈发严肃,接着问道:“那在土壤数据采集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地质工程师小王接过话茬,语气沉重地说道:“向阳总,土壤数据采集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差异。这颗行星的土壤质地复杂多样,有些区域是坚硬的岩石层,有些则是松软的沙质土,还有可能存在粘性极大的粘土区域。当机器人使用采样钻头进行钻探时,在坚硬的岩石层中,钻头可能会因为磨损过快而无法达到预定的采样深度。例如,我们原本设计的钻头可以钻探 2 米深,但在遇到硬度极高的岩石时,可能只能钻进几十厘米就无法继续工作了。而且,在钻探过程中,由于岩石的不均匀性,钻头可能会发生偏斜,导致采样位置不准确,采集到的样本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真实土壤情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