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杜武库(2/5)
这些都是官方认证的名将,是最为权威的,三国之中民间流传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则是无人上榜。三国名臣名将之中地位最高的是诸葛亮,被尊为“武庙十哲”之一,而六十四名将三国则占据了十一位,分别是魏晋的张辽、邓艾、羊祜、杜预、王浚,蜀国的关羽、张飞,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三国是一个群星璀灿名将辈出的时代,短短的几十年间,就涌现出了无数名将,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现在这些名将之中活着的除了吴国的陆逊和陆抗之外,其他都在魏国,曹亮屈指算算,魏国后期的这四大名将,除了王浚之外,其他三位或多或少,都会自己攀上了交情,真是喜大普奔啊。
杜预出身于京兆杜家,京兆杜家可是关中的一大豪门望族,杜预的祖父杜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担任河东太守十六年,因为与荀彧、耿纪关系密切,因此不受曹操的信任,直到曹丕即魏王位,才获封关内侯,入朝担任尚书。曹丕代汉称帝后,杜畿进封为亭侯。以尚书之职代理司隶校尉,直到黄初三年的十月,曹丕征吴,杜畿才升任尚书仆射,杜畿留守洛阳,并且受诏制造龙船,结果杜畿在孟津试船时遇难,追赠为太仆,谥号戴侯。
杜预的父亲杜恕在明帝时担任散骑常侍,为人忠义耿直,因弹劾大将军曹真的弟弟曹璠,被外派任职,随后称病在宜阳的一泉坞隐居。曹叡去世后,才得以担任河东太守。
由于杜恕和朝中权贵的关系紧张,杜预并没有什么机会早出仕,不过杜预可不象别的纨绔子弟那样,只知道声色犬马吃喝玩乐,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博览群书,研究兵法战阵,耽思经籍,博学多通,所以便得了一个“杜武库”的绰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