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山下·杨家(2/5)
当时的仁丹,是红色的颗粒,就像红花椒粒大小,扔进桶里,仁丹很快就化掉,可谓是清凉解暑。
在大家过麦秋时,生产队还会发给社员清凉油。
就是很小的铁盒,里面的清凉油都抠出来、也就一大颗花生米大小,但是大家都用的小心翼翼,一盒清凉油,基本能用好久。
再说糖精。
1976年,白糖紧俏,一般人吃不起,所以,为了让社员鼓足干劲过好麦秋,那水桶里不但放仁丹还要放几颗糖精。
甜甜的凉凉的,的确解暑又好喝。
虽然后来几十年后,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富裕了,都看不上糖精,说它致癌啥的,只要一见到零食的包装配料表上标记“糖精”或者“阿斯巴甜”,就给零食归属成为不上档次的那一类。
毕竟糖精还有阿斯巴甜成本太低太廉价,所以都不被欢迎,但是商人逐利,制作小食品,不可能用成本高的白砂糖。
不管未来几十年后大家的价值观如何风云变幻,不过在七十年代,糖精也是极其珍贵的。
……
“来呀来呀!大伙干起来呀!”
社员们嚷嚷着,相互鼓劲!
只见邢宝印把铡刀抬起,麻黑便递过去一个麦个子,铡刀起,随着邢宝印一蹲身、一用力,随着刀起麦根落。
所有没有根部的麦个子,又单独堆成了一大垛。
但是,垛也不能堆太大,防止晒不干发霉,而且晒干了才能用碌碡来反复压麦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