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臣有本上奏(1/5)
李鸿虽然已经继位几个月,但年号仍然沿用的是宣仁十二年,要到明年正旦之日才会使用李鸿的年号。
也就是说“宣仁”还能使用一个月,之后就将成为历史。
李鸿的年号已经确定为“熙文”,这个年号确切说并不是李鸿定的,而是崔用帮李鸿定的。
李鸿曾私下抱怨,并不喜欢这个年号,但木已成舟无法改变。
每月一次的大朝会其实主要是一种官面形式,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和勋贵等人,都有一个能够面见天颜的机会。但在这种大朝会上,一般并不会讨论具体的国政大事。
想想也就知道,数百人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如何讨论?离的远的人,连皇帝说了什么估计都听不清楚。
朝廷大事都是小范围讨论后决定的,往往人越少,决定的事情越大。
人少就代表着机密。
比如最机密和重大的事就是皇位的传承,此事就只有皇帝一个人能够决定。
今日上朝的官员和勋贵也都是这么想的,按照礼节流程,按部就班。
文官以崔用为首站在左侧,勋贵武官以保国公傅远为首站在右侧。当然文官的数量要大大多于武官。
坐在御座上的李鸿已经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大朝会,熟知流程。但今日却似乎也隐隐有些激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