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形势一片大好(3/5)
姬信的父亲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但可以推测出他应该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王子,因为他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然而,正是这种背景使得姬信从小就学会了忍耐和等待机会。
姬信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善于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然而,当刘邦出现时,姬信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刘邦对于姬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有实力的领袖,还是一个愿意给予他人机会的人。
姬信相信,如果能够跟随刘邦,他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于是,当刘邦提出让他夺取韩国并封为王时,姬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姬信的决定并非仅仅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他也希望通过刘邦夺取韩国来恢复韩国的繁荣和稳定。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此外,姬信也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任务。
就这样,姬信踏上了夺取韩国的征程,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
姬信带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到韩国,新任韩王郑昌根本不是对手,而项羽此时正被困在城阳无法前来支援。
于是,在姬信的猛烈攻击下,郑昌很快便选择了投降。
刘邦也遵守承诺,立即册封姬信为韩王。
然而,项羽这次的失误不仅失去了韩国,更糟糕的是给了他的死对头刘邦一份大礼——陈平。
当初,当汉军从陈仓出兵围困废丘时,刘邦带着军队向东靠近,距离殷国已经不远。
殷王司马卬没有等到刘邦的到来,就主动投降了汉军。
项羽见状匆忙任命美男子陈平为武信君,派他率领军队平定叛乱。
陈平果然不负众望,带着人马杀到殷国后,仅仅打了几个回合,司马卬又毫不犹豫地再次投降楚国。
这场胜利对项羽来说意义重大,如同救火一般及时。欣喜若狂的项羽立刻加封陈平为都尉,并赏赐给他四百两黄金。
没想到,陈平的滋润生活没过多久便结束了。
当时,刘邦见项羽在城阳跟田横大眼瞪小眼,乘机溜了出来,直奔殷国而去。
这位殷王司马卬真是了不起,跟没骨头一样,立马再度降汉。
司马卬的再次叛变令项羽怒火万丈。项羽把司马卬的这次叛变归咎于陈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