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是我的终究是我的(3/5)
然而,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周勃所说的天下太平,实际上意味着天下已经掌握在了他们手中。
陆贾的“将相和”之说,果然起到了作用,使得周勃和刘章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吕氏势力。
随着“首恶”吕产和吕禄被诛,诸吕已不再构成威胁。
周勃趁机大开杀戒,下令抓捕吕氏家族成员。
吕氏一门,无论是朝廷要员还是地方小官,无论是堂中老人还是窗下小儿,无论男女老少,都成为了被抓捕的对象。
这种残酷的手段体现了权力的恐怖,也反映出当政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在权力斗争中,一旦一方得势,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来消除潜在的威胁,以确保自身地位的稳固。
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权力是一座桥梁,它一头连接恐怖,另一头连接害怕。这座桥需要用恐惧来支撑,而鲜血则是最好的材料。
为了能够有效地连接恐怖与害怕,榨干敌人的血液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场杀戮中,吕禄和吕通都被斩首,他们的头颅滚落在地上,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吕嬃也未能幸免,她被鞭笞致死,身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张偃因为性格懦弱,没有参与到吕氏的阴谋中,所以得以幸免于难。
随着吕氏家族的覆灭,刘襄撤回齐国,灌婴领兵驻守,长安固若金汤。
一切都在周勃和陈平的掌控之中,他们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朝臣们开始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他们认为小皇帝刘弘是吕雉提携登基的,他可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为了防止刘弘长大后造事,朝臣们一致同意废除刘弘,另立新皇帝。
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将彻底摆脱吕氏的影响,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当初那些大臣们齐心协力诛灭吕氏一族,心中却时刻担忧着刘弘长大后会对他们进行报复,于是决定废除刘弘的皇位,这便是防人之心在作祟啊!
这次事件可以说是一场朝臣发起的革命,既然无法改变现有的政治制度,那就只能更换皇帝来稳固自身的地位和权力。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存在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也曾发生过“一朝臣子一朝天子”的情况。
诸位参与诛灭吕氏家族的朝臣纷纷表示,少帝刘弘以及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只要是曾经被宣称是刘盈的儿子,现在就不再是刘盈的儿子。
因为他们并非刘盈的亲生骨肉,而是吕雉杀害了他们的母亲后,将他们收养在后宫,并赐予封地封王,以此来增强吕氏家族的势力。
如今吕氏一族已被诛灭殆尽,这些孩子自然也不能再继续留在宫中,必须为他人腾出位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