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医阁来信(3/5)
举个例子。
就比如患者高晓丽。
他是一个阴症,气虚,伴有气滞血瘀,导致了痰瘀互结等证型。
按照中医治疗的话。
辨证论治,毫无疑问是选择补气活血,散瘀消结的治疗思路。
可是。
陈路又进行了辨病论治的筛选。
这个筛选,是按照辨病论治的角度出发的。
辨病论治。
在古代,是根据疾病的认识,选择特效药物。
辨病论治的核心,就是选择针对性强的特效药。
现代医学的核心,就是辨病论治。
他们首先找到疾病的根源,探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然后选择一种药物。
比如说,对于耳鼻喉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连带有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炎。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一种抗菌谱比较高的,涵盖了耳鼻喉呼吸道的抗菌药物。
于是!
现代研究恰巧发现,罗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
所以,罗红霉素,就对于这些感染,有着特殊的疗效。
这就是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
辨病论治的核心就在于寻找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起源。
从而选择针对性更强的药物。
说白了,辨病论治的终极目标,可能就是特效药、靶向药。
而中药辨证论治为什么效果不如辨病论治?
因为辨病论治立竿见影。
而辨证论治的靶向效果是不如对方的。
可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在于整体观念。
辨病论治的核心在于针对性治疗。
所以,辨病论治很快,辨证论治却更牢靠。
可是……
现如今……
孟天明却清楚的捕捉到了陈路的发展思路。
那就是对中医中药进行一个细节化的处理,加强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这很关键!
毕竟,中药很多很多,几十万种。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筛选出来那些具备“靶向功能”的药物,然后再进行辨证论治。
如此一来……
药物属性既有了药物该有的特效作用。
还符合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作用。
这似乎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医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思路吧?
这种思维,完全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理念。
同样,也完美契合了中医自古以来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
瞬间!
孟天明整个人都有些激动。
以他这么多年临床经验来看的话,这样的选择,简直太过于先进了。
这比什么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都要好。
你看看现在的中西医结合?
那叫一个屁!
看看人家陈路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这才叫领先啊!
说实话,孟天明在这一瞬间,他都想要去研究这种新的方向和思路了。
他真的太他妈羡慕秦学文了。
那老混蛋有啥?
凭什么可以找来这么好的学生!
而我孟天明桃李满天下,偏偏却没有这样的好学生。
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
话说回来。
孟天明看着陈路,认真说了句:“好!”
“好啊!”
“孩子,你这样的临床思维。”
“真的太棒了。”
“让我有些惊喜。”
“这个思路很好,真的!”
“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它的效果了。”
“对了!”
“你这个思维,现在已经开始研究了吗?”
陈路点头:“没错,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
“就是,说实话……”
“这个工程太过于庞大了。”
“想要实现高层次高精度高水平的水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
“把高精度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话。”
“需要很大的工程。”
“同样,也需要很多的钱。”
孟天明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我们不缺钱啊!”
“咳咳……”
“我不是这个意思!”
“是这样的。”
“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荣誉校长。”
“陈路,这样可以吗?”
“我现在很看好你的研究,我也很想要把这个研究深入发展下去。”
“我们可以在你们学校,建设一个这样的基地。”
“人才方面,我们会派遣专门的人才队伍,前往潼川省,进行合作。”
“然后,在这里,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建设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你看如何?”
“以这个流动站为基础,打造出来一个新型的中西医结合基地!”
“钱的话……”
“你们这边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
“我们的科研经费很充足!”
“这一点,你无须担心。”
一旁的孟天明是越说越激动。
也不能怪他。
说实话……
多久了?
孟天明都没有感受到了这种方向了。
陈路也是傻眼了。
这也太有钱了吧?
不过,他看过去年的科研经费报告,魔都中医药大学可是款爷。
年度报告中,人家大学一年之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集中受理项目的评审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共获资助项目147项,除此之外,还有优青项目3项、面上项目71项、青年项目74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资助项目数、总金额继续保持中医药行业领先。
虽然陈路不知道具体经费数额,但可以推测科研经费数额较大,且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而且是遥遥领先!
相比之下,潼川省中医药大学,简直是愁云惨淡啊!
有钱真好!
而且,看着孟老爷子激动的眼神,陈路也是没有想到,这一次来,还有这么大的惊喜。
说实话……
想要真的发展辨病论治+辨证论治。
还真的需要一个像样的研究所。
虽然说陈路不缺钱。
可是,他缺人啊!
这样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研究所,若是有魔都中医药大学的加入,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而且,这些人可都是免费劳动力啊!
自己学校那群人,就比如说何正光这一类人。
真的以为……没了他们,自己学校还不运转了不成?
其实,陈路看得出来,不仅是何正光。
何正光敢于和自己唱反调,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有底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