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目光要长远(1/5)
郑凝绩一愣,“商人?不是盐税,酒税和茶税吗?”
李侃摇头道:“盐税隐含税率已经很高了,浙西盐价从百年前的每斗10文涨到现在的每斗300文左右,这还只是官府榷盐价,卖到老百姓手中,每斗可能达到500文左右,许多老百姓买不起盐,只能选择淡食,黄巢之乱也始于盐价过高。”
“可盐税占据朝廷税收的三成,是增加官府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快的,董昌以一州之力招募三万多精兵,就是因为杭州的盐官县有两座盐场,义胜军刘汉宏能招募近十万军士,也是因为台州,越州,明州,温州等地有十几处大大小小的盐场。”
李侃摆摆手,“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盐税的税率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要降低,一年之内榷盐价要控制在每斗200文左右,从亭户手中的收盐价格也要提高。”
郑凝绩一脸疑惑,“殿下,您这是何意啊?我们本来就没钱,您还要降低盐税提高收购价格?”
李侃笑着道:“郑长史,目光要放长远一点,即使榷盐价格降低到每斗200文,官府每斗盐还有150文左右的利润,依然是暴利,但降低100文,对老百姓来说会减少很多负担。”
郭琪说道:“殿下,您就算降低100文,可盐商不降价老百姓也得不到实惠啊?”
“当然,降价只是一方面,我朝现行的榷盐法也需要改进,孤打算试行盐引制度。”
“这盐引又是什么东西?”在场的三人都有些懵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