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四渡赤水1(2/5)
在留苏派进入苏区以后,和毛教导员的交流中,王稼祥很快就意识到,毛教导员文韬武略,能力超群,是顶尖的人物,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留苏派压根就比不上。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张闻天也开始认识到,共产国际的进攻路线存在严重的问题,博古是进攻路线的坚定拥护者,两个人开始产生矛盾。
红军转移的途中,毛教导员和王稼祥、张闻天聊的火热,毛教导员将自己的土地革命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第五次反围剿的种种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彻底折服了王稼祥和张闻天。
周恩来对毛教导员的军事才能从来没怀疑过,现在红军面对的形势险恶无比,博古没办法,自己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让毛教导员来指挥,可能会摆脱险境。
这就是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的背景。
湘江之战后,毛教导员的思路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博古和李德实际上已经靠边站了,只是还没有正式通过组织程序。
毛教导员建议往贵州走,原因非常简单,光头的主力在红军前往湘西的道路上张开口袋等着,既然如此,那就换一个方向走,贵州是什么情况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往贵州走,至少可以打乱光头的部署,何况贵州山多地贫,黔军实力也比较弱,如果能在遵义一带建立根据地也不错。
事不宜迟,光头的中央军一共8个师,在红军身后紧追不舍,红军要去遵义,必须渡过乌江。乌江是贯穿贵州境内的一条大河,在重庆涪陵注入长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水流湍急,适合摆渡的地方很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