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年抗战往事

第79章 奇葩褚民谊(1/5)

目录

江湖传言,清末的革命党主力就是张之洞培养出来的,这位老人家热衷于从大清各地选拔尖端人才,然后送往日本留学,本意是为大清培养人才,可谁能想到,这些小子在日本溜达一圈之后,建设大清的理想没树立起来,推翻大清的念头反而变得坚定,日本没能按照领导的想法变成建设人才的摇篮,却变成了培养大清掘墓人的基地。

为啥留日学生会产生革命思想呢?那是因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留学生群体活动的结果,孙在1895年发动第一次起义,1900年发动第二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名气却起来了,人有了名气以后,说话就开始有人听,听的人多了以后,影响就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正反馈。

1897年,孙第一次到日本,凭着出色的口才,很快就赢得一批日本粉丝,通过日本粉丝结识了一大批日本军政大员,还有黑社会,不要责怪孙交友良莠不分,为成就大业,只能不拘小节,朋友多了好办事,靠着这些朋友,在中日并未断交的情况下,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居然开办了一所革命军事学校,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校训,日本政府允许反清势力公开活动,大清抗议无效,这就是孙日本朋友的力量,可以想象慈禧得到这个消息后的嘴脸,只能是靠折磨可怜的光绪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以孙的活动时间来划分,清末留学生其实要分两个阶段,孙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后,无论北美还是日本,都是如此,其实吧,当时留学地首选肯定是欧美,那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技术最先进的地方,去那里留学肯定最好,但欧美距离中国太远,费用很高,不是普通富裕中国家庭负担的起的,于是特别有钱的家庭就去欧美留学,有钱的家庭就去日本留学,至于普通家庭,吃饭都成问题,留学压根就不在人生选择的清单里,他们后来将会变成革命的主力。

第一批受到孙中山影响的留学生,很多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九死一生之后,成为国民党元老。

比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黄兴,他于1902年被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这个时间段在日本留学的有哪些人呢?有胡汉民、杨度、鲁迅、廖仲恺等等。

在当时的日本,这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中间,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褚民谊,他是1903年到达日本的,就读于日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前面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只是想说明,褚民谊的资历,那是相当的深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食人山庄 木叶:我,鸣人!吃下森森果实! 杀疯!真千金横冲直撞整顿豪门! 妖界降临,御妖的我开心坏了 强大后归来守护你 摄政王的落水王妃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万族唯尊 渣男改造纪事 红楼:问君能有几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