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聚焦徐州(4/5)
他们从南京调来坦克和重炮,疯狂轰击31军的阵地,炮弹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只有轻武器的桂军将士们实在顶不住了,开始步步后退。
前面说了,从南京浦口到徐州,一路上没有什么高山和险关,只有一道淮河,可以勉强作为天险,津浦路经过蚌埠,跨越淮河大桥,所以淮河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如果日军的重装备渡过淮河,那国军将没有任何力量阻止十三师团北上徐州,对于李宗仁来说,淮河必须要防守住,李宗仁把于学忠的51军调过来了。
于学忠原本是吴佩孚手下的悍将,吴佩孚下台后,于学忠跟着张学良混,没想到张学良不是一个好领导,混到西安事变后自己被抓起来了,东北军成了没人管的超级杂牌部队。
东北军将士们也非常憋屈,当年听领导指挥,一枪未放就丢了东北,被全国人民指着脊梁骨骂,到哪里都不受待见,被老百姓指指点点,都憋了一肚子气,早就想找日本人痛痛快快干一场了。
51军负责守卫淮河,之前国军把淮河大桥给炸了,但急匆匆之间,把几百艘民船留在了淮河南岸,没有毁掉,让日军给利用上了,这也是国军经常犯的低级错误。
1938年2月3日,51军和日军干上了,东北军将士们非常英勇,打到十三日的时候,预备队都已经全上了,再也没有部队可以派了,于学忠把军官们全部集合起来,对他们说,仗打到这个份上了,想想东北的父老乡亲,我们就不要考虑死活了,死光了也没啥,但是一定要让日本人付出代价!
然后于学忠和手下两位师长全部上了前线,带领剩下的将士向日军发起反击,这次他们没有打算退后一步了,更加没有打算活着回去了,在小蚌埠镇,双方展开残酷的肉搏,一直打了八个小时,日军也受不了了,派出了增援部队,眼看51军要全军覆没,淮河防线即将全线崩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