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六根巨震,制服心魔(4/5)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北讨南征空扰攘,东驰西逐若虺左‘兀’右‘贵’。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仔细玩味最后两句,就应该知道无心才是真正的一,真心并不属于普通的心的范畴。有和无都不能树立,色和空两者都不能依靠,这样才能达到美妙的境界。
二心争斗到了雷音胜境,大众听他们两人同时发声,也无法分辨。观音特意前来禀告,是因为只知道心是心,却不知道是四猴混世,扰乱了乾坤。所以如来笑着说:“你们的法力虽然广大,却只能普遍查看周天的事情,不能完全认识周天的事物,也不能广泛了解周天的种类。”这是说不能完全做到格物致知,而深刻地明白了混世之心。
“四猴”,是指心的四种智慧而言。灵明本源于先天,知识产生于后天。由于有了后天的智慧和知识,先天的灵明就会因此而受到干扰,所以必须扑灭知识之心,然后灵明之心才会自然显现。假悟空是六耳猕猴,也就是“六识”的说法。如来不让产生这六识,用钵盂这个圆空的器物盖着落下,现出本来的模样,然后用灵明之心,当头一下打死,死心的妙谛就是这样。因为有如来的钵盂和悟空的金箍棒,至今还留存着用来断绝它。
继续阅读
从丹道视角来看,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蕴含着深刻的修行启示。
在丹道修行中,强调心性的纯净与统一。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二心之争,恰似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二心象征着内心的杂念、欲望与执着,它们相互争斗,搅乱了大乾坤,正如修行者内心的纷扰会破坏自身的修行境界,阻碍道途的前进。
孙悟空代表着修行者的本心、真性,六耳猕猴则可视为心魔的显现。两者争斗不休,正如同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本心与心魔不断较量。只有战胜心魔,如同如来佛祖揭示六耳猕猴真面目一般,修行者才能回归纯净的本心,继续迈向修真寂灭的境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