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悟空观察之二(1/5)
在明朝那看似平静却暗潮涌动的朝堂之上,一场关乎国家命运与外交走向的激烈争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彼时丰臣秀吉提出的议和条件却被悄然隐匿,并未呈递给明朝朝廷。这一秘密如同暗处的阴影,逐渐蔓延,影响着整个局势的发展。
朝堂之中,大臣们围绕着是否与日本议和这一关键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一方认为议和可避免战乱,减少百姓疾苦;另一方则担忧此举会损害明朝威严,后患无穷。这场争论激烈异常,仿佛要将整个朝堂都点燃。而一直主持朝鲜事务的宋应昌,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十二月,因这复杂局势失去了经略之职,朝鲜事务的重担转而落到了蓟辽总督顾养谦的肩上。
顾养谦得知《关白降表》已至,心中思索着这或许是一个解决朝鲜问题的契机。他即刻派人前往小西行长营中,商讨日本从朝鲜撤兵的事宜。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顾养谦又上疏附和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对日本进行“封贡”。他在奏疏中言辞恳切:“贡道宜定宁波,关白宜封为日本王。请择才力武臣为使,谕行长部倭尽归,与封贡如约。”他满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为明朝、朝鲜和日本带来和平,同时也维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和周边的稳定。
为了让这一计划顺利推进,顾养谦积极奔走,甚至运动朝鲜国王遣使入明为日本请贡。万历二十二年(1594 年)“九月,朝鲜国王李昖疏请许贡保国。上乃切责群臣阴挠封贡,追械御史郭实等,诏小西飞入朝。”此时,局势愈发复杂,小西飞入朝之时,那种扬扬得意之态尽显无遗,路过宫阙竟不下马,尽显傲慢。待众多官员集齐当面翻译沟通时,明朝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勒令日军全部撤回东边;二是只封日本王但不允许其进贡;三是日本需立誓永不侵犯朝鲜。令人意外的是,小西飞对这些条件竟一一依从。明朝见状,当即决定向日本派遣册封使团。
“十二月,封议定,命临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挥杨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往日本。”消息一出,众人皆知此次使命意义重大,却不知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命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