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慈禧太后:晚清风云背后的女人(3/5)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的专权欲望愈发强烈。她开始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打压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同治帝逐渐长大,对慈禧太后的专权有所不满,母子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同治帝想要亲政,摆脱母亲的控制,但慈禧太后却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
在同治帝的婚姻问题上,慈禧太后也横加干涉。她为同治帝挑选了自己中意的皇后,但同治帝却并不喜欢。这使得母子关系更加紧张,同治帝因此心情郁闷,开始放纵自己,流连于烟花柳巷。慈禧太后得知后,不仅没有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反而对他更加严厉地斥责,这进一步加剧了母子之间的裂痕。
第六章:同治帝之死与光绪即位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染上梅毒(也有说法是天花)病重。慈禧太后心急如焚,但她更多的是担心皇位的继承问题。同治帝没有子嗣,这让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
慈禧太后在权衡利弊后,决定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光绪帝当时年仅四岁,这意味着慈禧太后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掌控朝政。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虽然表现出了悲痛,但她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新皇帝的培养和朝廷权力的巩固上。
光绪帝即位后,慈禧太后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她希望光绪帝能成为一个听话的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在宫廷中,光绪帝每天都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政治等。慈禧太后时常亲自监督光绪帝的学习,她对光绪帝要求苛刻,稍有不如意便会严厉批评。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威严下,逐渐养成了内向、胆小的性格,但他心中也有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改变现状的渴望。
第七章:光绪亲政与帝后矛盾
光绪十五年,光绪帝举行大婚,之后开始亲政。但实际上,慈禧太后仍然掌握着朝廷的最高权力,光绪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光绪帝亲政后,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看到了清朝在列强侵略下的屈辱和国内的种种问题,决心进行改革。他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使清朝走上富强之路。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八股、创办新式学堂、发展工商业等。
然而,光绪帝的改革触动了慈禧太后和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太后认为光绪帝的改革过于激进,会动摇清朝的统治根基。她开始对光绪帝进行打压,重新掌握朝廷大权。帝后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戊戌政变中,维新派人士或被捕杀,或流亡海外,光绪帝也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次变法的失败,让清朝失去了一次可能走向富强的机会,也让光绪帝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