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第525章 家里有矿了(1/5)

目录

众所周知,西域绝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人们一想到西域,第一印象就是万里黄沙、浩瀚戈壁。

中原地区能够兴修水利,引河水灌溉,但是西域大部分地区连兴修水利的机会都没有。

河流少!

好不容易有个河,河里水少得可怜,可能流不到中游就完全消失了,论减肥速度堪称无敌。

即便遇到一个水流充沛的河,如果挖渠的话,引来的水还不够渗透和蒸发的。

总之,一个字——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井渠的饮水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坎儿井”。

关于坎儿井的发明者,大概率是中原百姓。

清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观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一文中认为,坎儿井起源于“井渠”,并引《史记·大宛列传》中的一个故事,以支持此说。

故事说,大宛城中本无井,引用城外流水,后在战事中,外城被困,水源切断,因找到了“秦人”,才学了穿井,解决了当时城内严重的断水问题。

“秦人”当时是泛指中国关中一带的人,这说明“井渠”或“穿井之法”,当时已由中国内地传至西域,而且应用到引地下潜流。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地上明渠变成地下暗渠,解决自然蒸发的问题,让水能够以最低的损耗输送到目的地,解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

新疆有2000多条坎儿井,总长在5000公里以上。其中吐鲁番有1200多条,哈密有500多条。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南北坎儿井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新疆坎儿井的起源地。

沙漠变绿洲,“火州”之称的吐鲁番盆地变成了瓜果之乡。

七河之地虽然有充沛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分布不均。

靠近河流、湖泊的地方水资源充沛,堪称塞上江南,其他地域就干得深浅不同,旱得轻重不一了。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夫君清心寡欲,我却连生三胎 穿越千年:夫子传奇 精灵文主角,哪有种田香 肥妻变成小辣娇!糙汉老公宠上瘾 藏孕肚,疯批摄政王强夺孤寡皇后 打假风波 清穿:额附在草原吃我的软饭 植僵大陆:我的农场也太全面了吧 快穿:成男主白月光后我悟了 绿茶往后让让,池夫人才是顶配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