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农业的“崛起”(3/5)
“敢问圣人,我们走什么道路才能摆脱贫穷的宿命呢?”
“圣人啊,消灭地主,就能消灭贫穷了吗?”
“圣人啊,我抬头了,可是没有看到路啊?”
现场瞬间喧哗起来。
每个人都在呐喊,都在仿徨。
许久许久,众人渐渐平静,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聚焦在岳川身上。
岳川缓缓说道:“如果三间草屋、二十亩薄田能够让一户人家衣食无忧,就能消灭贫穷,消灭地主,你们就能不惧任何艰难,无畏任何陷坑。到那时,无论你们怎么走,走向何方,都是正确的道路。”
“圣人啊,三间草屋,二十亩薄田,怎么才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书籍中根本没有这种记载啊!”
岳川问道:“三间草屋前方有庭,后方有院,庭中可养鸡鸭猪羊,院外可种瓜果蔬菜,除五谷之外,又有蛋奶果蔬,三餐之量倍增,温饱无忧!”
“二十亩薄田,以人畜粪便滋养,不出十年,可成肥田,每亩多收三五斗,二十亩便增收近百斗。”
“二十亩之田,作物收割之后可补种瓜豆杂粮,多收一季,又是千斤之粮,所获秸秆枝叶,又能为鸡鸭猪羊食料。”
“二十亩之田,若能以竹为架,以木为棚,发展立体农业,又凭空多得十亩,若能继续加高,又能凭空多得十亩。”
琅琊百姓大都以种地为生。
即便葛氏、云氏等大家族,也都是以耕读传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