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十六)我就想威胁你了,怎么着?(1/5)
当年的二战时期和韩战时期,美国人就非常注重打击敌方的后勤补给线。在极力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疯狂打击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运输补给线,甚至对他们的工业基地、粮食仓库及各大物资集散地和运输线路进行全力打击。
被称为“沙漠之狐”的一代坦克战神隆梅尔将军,在北非作战的后期,因盟军在地中海对他的补给线的打击太过厉害,使得他的作战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他于是发电报给元首希特勒,抱怨说道:“我现在手头上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坦克和三分之二的运输车辆,都是从敌军的手里缴获来的。而敌人的后方港口却源源不断地有大型船舶停靠,不间断地送来无数的补给物资,这个仗还怎么打?”
元首给他打气说:“他们运来的那些都是剃须刀片。”
——意思是说,不用担心,那不过都是一些日用品而已。
但是隆梅尔将军立即针锋相对地回答道:“敬爱的元首,哪怕是剃须刀片您也给我送一些来吧,再这样下去我真的要手无寸铁了。”
北韩战场也是一样。别看战争发起之初,北韩军队一路高奏凯歌,节节胜利,将美国人和南韩人围在釜山地区拼命地暴揍,完全不顾我们国家发出的要注意后方的强烈警告。
北韩元首金日成恨不得把手头上的每一个连都派往釜山去。
结果美军的总指挥、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仁川地区一登陆,轻轻松松地就切断了后防空虚的北韩人的补给线。这一打击,令士气正旺的北韩前线登时崩溃,完全土崩瓦解。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国家正在对越南作战,在两国边境的法卡山、者阴山和老山地区都曾发生过非常激烈的炮战。
这些山的山势都十分的陡峭,当时的我们一方还不具备大规模地使用直升机,来进行补给的运输手段,只能依靠组织大批的民兵和民夫们,靠人拉肩扛地进行物资装备的运送。
要上山的话,那重型炮弹只能一个人背一发,还相当的吃力。运输队的人艰苦卓绝,奋斗了几天几夜送上去的炮弹,结果让山顶上的炮兵大队“咣咣”一顿急速射,几分钟就给打光了。
负责组织运输队的是个附近村庄里的老支书。
他一听见山顶上“咣咣咣”的急促的炮响,就急得直跳脚,指着山顶大骂:“那炮弹不要钱的啊?你们这群败家子!龟儿子!简直是败家不等天亮!老子们背得辛辛苦苦地,几天几夜都不得休息,你们怎么能就这么乱糟蹋……”
所以,后勤工作,永远是军队作战的必须保障。一旦没有了后勤保障,军队很快就将陷入到难以想象的绝境。而且军队的人数越多,规模越庞大,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也就越高。一旦断粮断补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不要说是墨阳城南门外的库尔斯特拉大军主力的士气低落下来,就是那些赶来救援的军队,一看到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也立刻就已经没有了整齐的队列和威武的军容。
这个时候,他们的军官们还要求他们前去追杀墨阳城的突击队——此时突击队的人还无法迅速退回城内——但是这些官兵们却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欲望。
他们在军官们的催促下,稀稀拉拉,懒懒散散地向墨阳城的南门围拢了过来。然而,此时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们看起来已经一点斗志都没有了。
江小龙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下令突击部队暂缓过河,对外呈弧形排开,准备迎敌。
跟他们的敌人所不同的是,江小龙这边士气高涨,人人跃跃欲试。只要江大帅一声令下,他们就敢于向对面人数众多的大军发起勇猛的冲击,事实上,江小龙也正在准备下达命令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