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定下一个规矩(4/5)
茹太素在洪武十七年完成了一部十七万余言的上疏。
郑乾叫人看了一千六百三百多个字,还是没有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这下忙得不可开交的洪武大帝,勃然大怒,在满朝文武面前,下令杖责如太素。
第二天,郑乾又让人将这份奏章读了一遍,一共有一千六百五百多个字,上面写着五条“要做什么”,有四条是可以做的。
郑乾当即命人去执行,并对儒太素大加赞赏,承认错误,但也指出,这是一种伤害,因为儒太素的奏折,只需要五百个字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
郑乾的性格很暴躁,但他还是听从了别人的意见,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茹太素的话虽不中听,但他却是强忍着怒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乾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火爆,再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
一日,他宴请群臣,亲手为茹太素斟上一杯,便随口吟出两首:“与君共酌一杯,白刀不欲留。”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和你喝酒,但我有权力决定你的生死,你要是做错了一件事,我就不会原谅你了!
同时也是在提醒茹太素,让他注意自己的言辞。
茹太素接过金杯,行了一礼,便学着郑乾的诗句,吟诗道:“我丹一心为国,不为圣人所忧。”
这两首词也的确很尖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心为国效力,却不怕皇帝。
郑乾听到这话,心中十分不快,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发脾气。
没想到这一场酒后作赋之举,没过数年,郑乾就用“莫须有”之罪判了如太素的死罪。
行刑之时,茹太素高昂着头颅,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让不少人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