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1/5)
剧情到现在渐入佳境,从上半部的“盛唐”转到下半部的“挽歌”了,我认为目前这本书的一切,都还在严密控制当中,这是一个好消息。
历史小说,越到后期,越考验构建历史走向的能力。这其实不过是写历史文的作者,把前期“偷懒”的部分用完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历史脉络作为“天然”的主线大纲,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捆住了作者的手脚。
瞎写,读者不认可。
照着写,主角在历史世界里面作为越大,对历史走向的改变就越大。
作者还怎么能依照原来的历史脉络去写?
比如说,杨玉环都提前死了,她后面那些杨贵妃的历史线索,不就根本用不上了么?
这时候怎么办?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厉害之处,便在于善假于物。
资料,大纲,逻辑,都是为人服务的。
而不是人去适应这些死物。
换言之,假如你先天就握不好筷子,现在你手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用,甚至一长一短的筷子。
你会选择用别的工具吃饭,还是会买一双新的,好用的筷子,又或者是花时间苦练使用筷子的技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