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永乐大帝

第18章 繁荣的背后(一)(3/5)

目录

“再者,松江的工厂不仅仅是生产铁器那么简单,它们还专注于农具的制造。这些农具设计精巧,既考虑了实用性,又兼顾了耐用性,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从犁耙到镰刀,从锄头到耙子,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种植的需求。”

商人说到这里,眼中闪烁着对松江制造的热切向往:“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鼓励耕作,减轻百姓的粮食税赋,又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四川这个自古以来的天府之国焕发了新的生机。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对农耕的热情也日益高涨。特别是今年,气候宜人,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大家都想趁着这难得的好年景,多开垦几亩田地,多种几季作物。”

“这样一来,对农资的需求自然就水涨船高,尤其是农具,更是成为了紧缺之物。我们云贵川的百姓,深知松江农具的优越,因此纷纷委托我前来采购,希望能将这些精良的农具带回,助力今年的春耕,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人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对松江制造的信赖与对大明未来的美好憧憬。朱棣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深知,商业的繁荣与农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正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他轻轻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决定要进一步支持松江的工业与农业发展,让这片土地成为大明帝国繁荣昌盛的又一例证。

商人话语间带上了几分无奈与感慨,继续说道:“然而,从松江到云贵川,路途遥远且崎岖不平,运输成本高昂,这使得松江农具在当地的价格,即便是在我们尽力压缩成本的情况下,也比本地生产的农具要高出不少。这对于许多农家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即便如此,那些稍微有些家底的农家,还是愿意选择松江的农具。”

“这是因为,松江农具的高质量,使得它们在长期使用中能够保持出色的性能,减少了更换和维修的频率,从而从长远来看,为农家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尽管短期内的成本较高,但农家们深知,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原剑客 华夏名人录 这位女宗主有亿点点强 凡人修仙:开局合欢宗大师兄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灵界血歌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非典型通关手册 原神:开局天火自裁 1978年昆仑山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