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电子工业奠基人(2/5)
随后,在 1906 年,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引入了栅极的概念,使电子管具备了放大信号的能力。真空管的发明与发展为无线电通信、电话、广播、电视等领域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而时至今日,真空管的应用已经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真空管历经了初期、成熟直至计算机时代,不知更新换代了多少次。
现今的真空管,早已不再是当初的初代产品。
周天想要在最短时间内推动国内电子工业的发展,只能选择弯道超车。
其中晶体管自然是他的第一选择。
而他所绘制的,正是前世他在一本资料记载中的一款老式晶体管设计图。当然,所谓老式,那只是相对于前世而言,在这个时代,却属于国外对我国严防死守的高科技。
既然在真空管上我国已经错失了最佳发展阶段,那么周天必然不会继续选择真空管,而是瞄准了晶体管。
相较于真空管,晶体管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体积小、反应速度快、功耗低、制造成本低、易于集成以及可靠性高这六个优点,注定了晶体管的应用范围比真空管广泛得多。
虽说优点众多,但制造难度也是成倍增加。
首先,想要成功设计出一款晶体管,就必须具备极高的材料纯度和微观加工技术。
材料方面还好解决,周天的记忆里存有一份晶体管的材料配方。
然而,微观加工技术以及光刻机、蚀刻机才是最为棘手的难题。
在这个时代,光刻机和蚀刻机在国外也只是处于初步起始阶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