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161章 为什么有求必应&关羽的成神之路(3/5)

目录

【到了南宋,因为只剩半壁江山,官方开始尊刘贬曹,以季汉为正统。

宋孝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道教也将关羽的职位一升再升,号:关圣帝君,为道教护法四帅之一。

正如四大天王有五个一般,关于护法四帅的具体人物说法也不一。

大体上有以下几人:马灵耀、赵公明、周广泽、温琼、康席、岳飞、关羽。

《道法会元·清徽马、赵、温、关四元帅大法》中,采用的是: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关羽的说法。】

【而民间也是越传越邪乎,有了关羽当玉帝的说法。

玉帝的信仰来自上古便有的昊天上帝,道教将其纳入体系,全称有点长,就不给大家念了。

有部分信徒将关羽视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还真是昊天上帝啊?”张三爷思索一番,惊叹道:“那大哥岂不是你的儿子?”

张三爷的理解很简单,天子,天帝之子。

四舍五入,连秦始皇也得是二哥的儿子,想到此处,张三爷惊呼道:“那我也同时成了大哥和大侄儿的三叔?”

刘备都被气笑了,天天往士人堆里凑,也不知道多读点书?

谁告诉你天子是天帝的儿子?

天帝的儿子,那特么叫太子!

天子的天,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天!

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神!

孝武皇帝为何对儒家既用也防?

不就是因为他们想给皇帝找个父亲!

关键这个父亲,还是儒家塑造出来的!

关羽知道三弟的智商,不和他计较,倒是和孔明商议起来:“军师,借着这个名头是不是可以吸纳黄巾……”

关羽所言黄巾,不是那群被各路诸侯收编的黄巾军。

而是其中虔诚的信仰者,兵败之后躲藏在各处山林之中。

季汉实在是太缺人,不仅缺人,准确来说是什么都缺。

孔明摇摇头,对关羽解释道:“二将军,以田地口粮而得民助,功成之后,主公是仁君、是贤君、是圣君。”

“以宗教得人心,主公只能是大贤良师。”

关羽皱眉思索良久,点头道:“军师言之有理,是某思虑不周。”

以宗教控制人心,长久以往,日后的大汉皇帝登基说不准需要道首为其加冕。

神权、王权,自古不两立。

自商亡周立,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神权,岂能在季汉复兴?

若真这样做,倒成了历史的罪人。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罢黜武庙,但于鸡鸣山建庙,独将关羽列入国家祀典,每岁岁暮及四孟遣官祭祀。

朱棣迁都北京后,又在北京建关庙。

嘉靖时,关羽在官方已经由关王升格为关帝。

万历时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从此,关羽神像开始身着帝王衮冕,享受皇家祭祀,其地位与文圣孔子已经不相上下。】

【由于关羽老家在山西,明朝时晋商崛起,他们行走各地建立会馆,将关帝庙也带到了各地,在他们的影响下,关羽正式成为商人的“财神爷”。

而发行于明朝的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其中对关羽的塑造,也对关羽信仰在民间的传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历史圈有个笑话:清朝统治者和将领把《三国演义》当做兵书,用来打仗。

这倒不全是假的,大约可信百分之九十。

努尔哈赤曾以“桃园结义”的情节笼络结交蒙古诸部。

如今的关姓,有部分便是出自满族八大姓瓜尔佳氏,因喜爱关羽,改汉姓为关。

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就对关羽不断加封,前后十几次,几乎涉及所有清朝皇帝。

到了雍正时期,正式将关帝庙改为武庙,并入祀典。

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按照祭祀孔子的礼节进行春秋两祀。

关羽正式成为与孔子并列的圣人。

最后关羽的封号长达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而因为关羽爱读春秋之事流传甚广,爱凑热闹的乾隆又加封关羽为“山西关夫子。”

如果没有帝制落幕,说不准关羽还能抢了孔夫子的饭碗,虽不至于全部抢走,但抢一半应该是没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关羽的管辖范围:从生到死。】

评论区:

〖最后这总结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日娱音乐人 绝世神音师,音动天下 咬春娇 与我成欢 此面向真理 崩坏世界:无限的风之律者 快穿:魔君开局把墓炸了 武侠:我的十大贴身高手 清末生活录 魔法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