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于家往事(4/5)
这个时候,大自然还是给了人类很多馈赠的。只是大家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馈赠的经济价值。或者说,没有精力去弄这些东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所有人都处在努力吃饱饭的阶段,种粮食就消耗了大家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精气神,哪怕进山去找东西、挖东西,想的也是填饱肚子,而不是拿去卖。
尤其是在目前对私营经济管控比较严重的政策背景下,大家对于买卖是有着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抵制的。
大部分人的脑子根本就想不到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过去的现代人,如果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就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至少胆子会更大一点,思想会更开阔一点,机会也会更多一点。
———☆———
次日早上,天还没亮,大队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参加民兵培训的社员尽快到大队部集合。”
完全没有什么扰民不扰民的概念,大喇叭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响,哪怕它半夜开始播音,也没什么奇怪的。
谢赟早有准备,一大早就起来把被褥打成捆,把牙刷牙杯毛巾和用小纸包包好的牙粉连同洗脸盆一起放在了背筐的底部,还带了口粮,按照一天一斤的标准,自带一半,大队补贴一半,她需要带七斤半。谢赟带了一斤小麦和六斤半玉米,一块放进筐里。
上面再放上绑的结结实实的被褥。
张瑞凤比她起得还早,起来就开始生火做饭,给谢赟做了贴饼子,煮了个鸡蛋汤,怕她光吃贴饼子太干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