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集 儒学大家(4/5)
刘细君览书,流泪不止,只得含辱遵从。
其后不久,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乃立江都公主为王后。
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
太初四年,刘细君终郁郁而终,只在乌孙生活五年。
刘细君死后,汉帝又封楚王刘戊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
其后军须靡死,弟翁归靡为昆莫王,依乌孙风俗,继娶解忧公主为妻。
画外音:解忧公主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三任乌孙王,在乌孙生活五十年。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汉室与乌孙关系,作出极大贡献。
镜头转换,按下西域,复说汉廷。
丞相公孙弘欲借胶西王之手杀掉董仲舒,故举其为胶西国相。
未料董仲舒自胶西告老还乡,全身而退。公孙弘就此病亡,反而死在董仲舒前面。
镜头闪回,叙述公孙弘生平。
公孙弘字次卿,出生于菑川国薛县。年轻时曾在县中为狱吏,后因触犯法律免职。因失生计,曾到海上牧猪。
汉文帝时任用儒学之士,初设一经博士。公孙弘因通晓《诗》、《书》,闻名郡国,与贾谊同被征为博士,迁为太中大夫。
公孙弘于不惑之年,开始学习《春秋》,最终选择研习《公羊传》。汉景帝时,《公羊》博士胡毋生回到齐地教书,公孙弘拜以为师。
汉武帝建元元年,诏求天下贤良方正,及直言极谏之士。公孙弘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举荐入朝,时已六十岁高龄。
公孙弘重回长安,奉命出使匈奴,不合武帝心意,因此称病还乡,赋闲在家数年。
元光五年,武帝再下举贤诏,菑川国一意推举,公孙弘再次入京,在太常官所待命。
武帝亲发制书,策问天人之道。公孙弘以“和”解释上古治世,并言“仁、义、礼、智”四字,是为治国之道。太常认为公孙弘对策无甚新意,将其列为下等。
疏文呈上,武帝却将公孙弘对策之文提为第一,并诏入见,再次拜为博士。
西南夷数次举兵反汉,武帝深感忧患,便派公孙弘至西南视察。公孙弘回朝后极力反对通西南夷之策,武帝却并不认同。自此之后,每次朝会,公孙弘从不驳斥争论。
武帝见公孙弘熟悉文书吏事,擢升其为左内史,使治理京畿。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多识广,常称人主唯恐心胸不宽,人臣唯恐不俭。元朔三年,升为御史大夫。
汉武帝诏命修筑朔方郡,劳役之累波及崤山以东。又命修建西南夷道路,燕齐、巴蜀之民疲惫不堪。公孙弘多次向武帝谏言,称以此疲敝中国,而为无用之事,请停其工。
武帝不以为然,便命中大夫朱买臣总结二事之利,以诘问公孙弘之谏。
朱买臣奉旨,当面提出十问,公孙弘皆不能答。
公孙弘道歉认错,但仍奏请停修西南夷道及苍海郡,建议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汉武帝准奏。武帝欲复用内史宁成,公孙弘因其行政酷虐谏止,武帝听从。
时有齐相主父偃,被赵王刘彭祖告以受贿、谋害齐王诸罪,因而下狱。汉武帝本不想诛杀主父偃,欲使其以钱自赎。
公孙弘嫉妒主父偃才能,于是奏道:齐王自杀绝嗣,封国被废,主父偃乃是罪魁。陛下如不杀主父偃,臣恐无法向天下人交待也!
武帝信以为然,于是诏命诛杀主父偃。
主父偃是齐国临菑县人,与公孙弘乃是同乡。年轻时学习纵横家游学之术,很晚才学习《周易》、《春秋》,以及百家之言。游学于齐,被儒生排斥,不能容身。
元光元年,主父偃向西进入函谷关,会见卫青,得其赏识。
卫青多次向皇上进荐主父偃,奏章皆被公不弘扣压,汉武帝始终不察。于是卫青还师之际,便带主父偃进京,直接上书阙下。
主父偃遂被武帝召见,并上治国之策。
武帝览策大喜:何相见恨晚耶!
于是立即重用主父偃,任命其为郎中。主父偃多次上书言事,每次皆中帝意,由是一路升迁,先为谒者、次为中郎、继为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历史罕有,由是群臣震惊。
主父偃感激天子知遇之恩,于是慨然上疏,反对分封,建议推恩之制。其奏略云:
昔之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强弱形势格禁,容易辖制。今之诸侯,有至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者,势缓则骄奢淫侈,势急就阻强合纵,抗拒京师。如削割其地,则必萌乱,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多至数十,长子代立王位,其余骨肉但无尺寸之地,致仁道不宣。望陛令诸王推广恩德,分其土地给所有子弟,使之为侯。则人人喜得其封,谁不从之?皇上此举,明以德施恩诸侯,实使诸王分割其地。未许三五十年,则诸王之势渐渐削弱矣。
武帝览疏大喜,因从其议,乃下发推恩令,行于诸国。更封主父偃为中大夫,炙手可热,宠冠当朝。众臣见之,均欲巴结主父偃,府前车马盈门,旬月间贿赂竟达数千金。
面对众臣行贿,主父偃来者不拒,毫无避忌。
门客不解,由是问道:主公既受陛下之宠,不愁富贵,何必贪贿如此,自污清名?
主父偃:卿其不知。我未发达之时,在齐国频遭儒生欺辱排挤。今既为中大夫,当使故国之人,知我富贵权势,以自愧也。
门客:富而不贵,又何显耀于乡人?
主父偃:先生之言,委实一语中的。我今既为中大夫,权倾当朝,诸侯皆必趋附。若将亲生之女,送入齐王宫中为妃,却又如何?
门客:若果如此,则可一步登天,在齐国永为贵族门第也。
主父偃闻言大喜,于是便命其门客为使,前往齐国,为己女向齐王求婚。
当时齐国君主,乃是齐厉王刘次昌。
厉王生母,乃是纪太后。因欲加固娘家势力,便效当年吕后之举,将自己侄女许给儿子厉王,使为王后。但齐厉王却亦与当年汉惠帝刘盈一般,并不喜其表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