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集 蔡邕劾奸(4/5)
阳球被召急迫,知道此番若被宦官又占上风,必致前功尽弃。因而入宫登殿,不去有司交接官印,而是大声呼唤,求见天子。声如鹤唳,响震殿瓦。
灵帝闻声入殿升座,怒问道:此三尺禁地,是何人不顾朝典,肆意呼喝!
阳球急步上前,叩头于阶下,说道: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前虽诛王甫、段颎,盖皆狐狸小丑,未足宣示正义于天下。愿再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
说罢大拜不止,以至叩头流血。
曹节呵叱道:帝诏已出,命为卫尉。公为汉臣,敢扞帝诏邪!
如此再三,迫促不止。阳球见天子不肯答言,只得受职,流涕下殿,叹息愤恨不迭。于是曹节、朱瑀等奸宦权势复盛,曹节并领尚书令。
时有郎中审忠,字公诚,因见宦官凶焰复炽,于是奋然上书,弹劾朱瑀。其疏略云:
陛下即位之初,未能万机,皇太后念在抚育,权时摄政,故中常侍苏康、管霸应时诛殄。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考其党与,志清朝政。华容侯朱瑀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作乱王室,撞蹋省闼,执夺玺绶,迫胁陛下,聚会群臣,离间骨肉母子之恩,遂诛蕃、武及尹勋等。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父子兄弟,被蒙尊荣,素所亲厚,布在州郡,或登九列,或据三司。不惟禄重位尊之责,而苟营私门,多蓄财货,缮修第舍,连里竟巷,盗取御水,以作渔钓,车马服玩,拟于天家。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州牧郡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故虫蝗为之生,夷寇为之起,天意愤盈,积十馀年,故频岁日食于上,地震于下,所以谴戒人主,欲令觉悟。昔高宗以雉雊之变,故获中兴之功;近者神只启悟陛下,发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应时馘截,路人士女莫不称善,若除父母之仇。诚恐陛下复忍孽臣之类,不悉殄灭。昔秦信赵高,以危其国;吴使刑人,身遘其祸。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奸谋一成,悔亦何及!臣为郎十五年,皆耳目闻见,瑀之所为,诚皇天所不复赦。愿陛下留漏刻之听,裁省臣表,扫灭丑类,以答天怒。与瑀考验,有不如言,愿受汤镬之诛,妻子并徙,亦臣所甘之如饴者也!谨不胜翘切待命之至。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奏章上呈,汉灵帝知其所言属实,但不予答复,也始终没有追究朱瑀罪状。
时有中常侍吕强清忠奉公,灵帝欲依众例封为都乡侯。吕强固辞不受,因上疏道:
臣闻高祖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中常侍曹节等,宦官佑薄,品卑人贱,谗谄媚主,佞邪徼宠,有赵高之祸,未被轘裂之诛。陛下不悟,妄授茅土,开国承家,小人是用,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交结邪党,下比群佞。阴阳乖剌,稼穑荒芜,人用不康,罔不由兹。前议郎蔡邕不敢怀道迷国,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宦官。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陛下回受诽谤,致邕刑罪,室家徙放,老幼流离,岂不负忠臣哉!故太尉段颎,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陛下既已式序,位登台司,而为司隶校尉阳球所见诬胁,一身既毙,而妻子远播,天下惆怅,功臣失望。宜征邕更加授任,反颎家属,则忠贞路开,众怨以弭矣。
灵帝览奏,虽知是一片忠心之论,亦知曹节等中常侍已犯众怒,终不能狠心除之。
司空陈球早欲铲除曹节等宦竖,眼见审忠、吕强交迭上书,天子皆不准纳,便知若待群宦反噬,必将后患无穷。因知司徒刘合与宦官有仇,便至朝堂,与其共谋。
刘合正与尚书刘纳闲谈,见陈球进来,面色有异,遂起身让座道:公何愤愤如此?
陈球见问,趁机言道: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下僚,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天子左右,忠臣朝不保夕。又公之兄长侍中刘鯈,与大将军窦武同遭曹节谋害,公岂忘之乎?
刘合:若依公计,为之奈何?
陈球:曹节等所惧者,唯阳球一人也。我等今可联名上表,复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曹节等人诛之,则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刘合:曹节等凶竖在朝中多有耳目,恐我等谋事未成,先受其祸。
尚书刘纳忽然插言道:公居司徒之位,为国栋梁,宁见倾危不持,焉用延彼相邪!
刘合由是许诺,乃与二人还家,又将阳球请至府中,与其结谋,约同共除宦竖。
阳球大喜,在刘府饮醉而归,却与枕席之间,将与刘合密谋告知小妻。其小妻乃是中常侍程璜之女,闻罢大惊,遂待阳球熟睡,夜奔入宫,告知其父。
由于把守宫门者皆是曹节心腹,于是曹节等诸宦皆知阳球小妻入宫。因料知必有大谋,乃以重金贿赂程璜,且以重言威胁,逼其说出女儿夜入皇宫之故。
程璜惧迫不过,只得以女婿阳球之谋告之。
曹节大惊,因入内宫密奏灵帝:刘合与刘纳、陈球、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灵帝闻奏大怒:诏命将刘合、阳球等皆下狱处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
可叹阳球小妻出卖丈夫,最终却难免流放边疆下场,引火烧身,可怜复又可恨。
阳球案发,由此引起三公更迭,卿士遭劫,朝政不稳,天下动乱。
字幕:光和二年十月,巴郡板楯蛮造反。
朝廷闻报,诏遣御史中丞萧瑗为监军,督促益州刺史讨之,但屡战不克,战火烧遍蜀中。
是年鲜卑人口日益增多,农牧射猎不能满足部族生存。檀石槐亲自巡视国内,见到乌集秦水有数百里宽阔,其水不流,水中有鱼,但无法捕捞。遂向诸部大人问计,如何捕鱼为食。
左部大人奏道:我等世为游牧民族,精擅马术骑射,水中生计,却是一窍不通。闻说东海之东有个倭国,其国人皆善用网捕鱼,大王何不擒来,以为我用?
檀石槐闻言大喜,于是弃马就船,向东进攻倭国。因一战得胜,俘获倭国人一千多家,将其皆迁到秦水边居住,命教部民捕鱼,以弥补粮食不足。
与此同时,檀石槐又引兵寇掠幽、并二州,抢夺汉民财产,汉朝边民苦不堪言。
字幕:当年十二月,汉灵帝复以光禄勋杨赐为司徒。三年四月,江夏郡蛮起兵反汉,与庐江郡黄穰义军合兵,有众十万余人,连破四县,朝廷震动。
灵帝刘宏闻报大慌,遂派庐江太守陆康率军进讨。
字幕:陆康字季宁,吴郡吴县人,出于吴郡陆氏大族。
镜头闪回,叙述陆康来历。
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高成县地处偏远,治安很乱,每次县令一到,皆征发民力修建城墙,百姓不胜其苦。陆康到任后,罢修城墙工程,将民工皆都遣散,百姓大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