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集 关公拒婚(4/5)
满宠辞归邺城,孙权拿不定主意,又与众谋士商议。
顾雍谏道:此是移祸之计,一看便知。且唇亡齿寒,焉有听信敌人离间之言,与盟友自相攻伐之理?某谓应使人过江,将曹操之计告诉关羽,以探云长动静,看其是何对策。
孙权沉吟未绝,诸葛瑾亦出班说道:孙刘之盟,绝不可破。前番郡主私归,孙、刘已生嫌隙,今可以关羽弥补。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作主与其娶妻,先生一子关兴,次生一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共议破曹可也。
孙权乃用其谋,即遣诸葛瑾为使,赍持聘礼,投荆州而来。
诸葛瑾渡江前至荆州,入城来见云长,礼毕叙坐。
关公倍加礼敬,置酒相待,席间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子瑜此来,定有要事?
继续阅读
诸葛瑾:恭喜君侯,贺喜君侯。某此番前来,特为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是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
关公思索片刻,说道:此亲事是何人向孙仲谋提起?
诸葛瑾:是某与我主公提之。
关公道:某知曹操闻我兄长晋位汉中王,欲来伐我荆州,因汉中大败而国库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能也。其必遣人挑拨孙权,让他来袭我荆州,许其得胜后平分此地。子瑜乃我家军师兄长,非比他人,你与关某实说,可是如此?
诸葛瑾:云长真乃智勇双全之士,果然如此。
关公:某亦知张昭、吕蒙辈见曹操之书,定会借机怂恿孙权,要坏我刘孙之盟。子瑜出于一片好意,欲固孙、刘两家联盟,共抗曹操,故此谏劝联姻于某。可是如此?
诸葛瑾:果然如此,君侯一猜即中。”
关公:孙权听先生献此联姻之计,却是如何反应?
诸葛瑾:我主闻言大喜,即罢张昭之议,遣某前来求婚。
关公:某观江东众臣,除鲁子敬与先生是诚实君子,其余众人各怀奸诈,孙仲谋更是诡计多端。子瑜先生,你是中了孙仲谋圈套,被他利用了也。
诸葛瑾不以为然,摇头道:我主经再三权衡,方才许婚,如何有诈?君侯多心了。
云长笑道:孙权自和我兄结盟抗曹以来,始终首鼠两端。自赤壁战后,孙权三次亲征合肥,战之不利。这倒也罢,却为何两次呈献降书求和?忽战忽降,一勇之夫尚羞于此,况一国之诸侯乎?他那里向曹操屡献降书,且上表祝贺曹操晋位魏王,岂非无耻之徒?
诸葛瑾听了,半晌无语,亦觉主公私自请降曹操,颇有背盟之嫌,无由自辩。
云长又道:此且不论,单荆州一事,某与子瑜细细论之。孙权在合肥连战连败,因见北进江淮无望,遂听周郎之策欲取西川,便将荆州视作必争之地。荆州本是刘景升基业,我兄长辅佐侄儿守其父业,与孙权何干?其仗江东势大,非说荆州皆赤壁大战之利,理应归于东吴,此诚为欺人之谈!孙权与周郎合肥、南郡两路用兵,力不能及,这才与我兄合力攻打江陵。南郡之战,非是某引苏飞绝断曹仁北道,我弟张飞又亲战曹仁,周郎焉能得胜?孙权败于合肥,继之交州、苍梧多事,应接不暇,这才借公安供我兄歇马,实令我兄弟在江北替他当守门汉,以抵曹操。南郡、江陵和襄阳,乃某兄弟血战得来,怎说借自江东?
诸葛瑾听了,倒吸一口冷气,暗道:果然如此,言之成理!
关公又道:前番我兄率军入川,荆州空虚。孙权令吕蒙袭取长沙三郡,此非背盟而何?当时看在结盟份上,关某并未发兵复夺。待我兄到达公安,令关某为先锋,要与吕蒙决战。非是我小看吕蒙,焉是关某对手?都是看在周瑜和鲁子敬面上,这才忍痛让步,割三郡与东吴。子瑜请想,以长沙三郡换个公安小县,孙权有何不足之处?其心不足,是见我兄长取得东西两川,做了汉中王也!我兄称王,实欲以此号令天下,与曹操绝一死战耳。孙权坐拥江东八十一州,却屡降曹操,焉敢称王称霸?自己本来胆小如鼠,却忌恨他人敢于抗曹。今又听曹操挑拨,欲谋夺我荆州,不是小人行径,又是为何?
诸葛瑾:君侯说的固然不错,亦请看在孙刘联盟不易,不要意气用事。孙仲谋虽不如汉中王抗曹决绝,但毕竟未受满宠所惑,立时派兵前来攻打荆州。今周瑜、鲁肃即亡,东吴文武皆以张昭为首,向来主张投降曹操,与皇叔作对。此番孙权能听某与顾雍劝谏,且遣某来求婚,亦不失为英雄。孙仲谋能力排众议来求结亲,君侯休要说得我主过分不堪。
关公笑道:某说子瑜被孙权所用,中其圈套,你还不信。自鲁子敬逝后,孙权欲独霸长江,既打不过关某挚友张辽,心中所想便是要取荆州。但荆州有关某镇守,江东何人敢带兵来攻?既然动武不行,孙权便思对某先行拉拢、再施离间,使我兄弟不合,后寻机计取荆州也。正愁无行此计之人,又逢子瑜献联姻之策,岂非正要喝睡,正好有人送来枕头?
诸葛瑾奇道:君侯若说我主孙权有意拉拢,故允某联姻之策,那是自然。但若说是借此施以离间,却是何道理?前番我主以胞妹嫁给皇叔,并无离间之心。赤壁战前,曹操也曾以弟曹仁之女配我主之弟,亦拉拢之意也。诸侯互为姻亲,君侯又何必多疑?
关公笑道:子瑜既以春秋为例,如何不知春秋大义?两国互为姻亲,皆是诸侯之间,非干公卿大夫之家,此谓门当户对。当初曹操令弟与孙权结亲,因曹仁与孙权皆为将军,地位相等,门户亦堪般配。曹操因何不以亲生之女嫁孙权之弟孙匡?因恐乱门弟,使天下笑耳。前者孙权为使我兄替他抵挡曹操,可将二十岁之妹嫁我年近五旬之兄;合肥战后,又请与曹操联姻。其只为江东利益,则置子女何地?所幸曹操知其为人,而未允婚。今既要联姻以固孙刘之盟,当将孙夫人送回,又何必非娶关某之女?孙权坐拥江南六郡八十一州,乃一国之主;我兄拥有荆益二州,亦一国之主,可谓门当户对。今仲谋弃我兄长之婚,反欲结姻于关某,非离间我与兄长君臣关系而何?须知某与玄德,虽曰兄弟,实为君臣。遍观春秋,有王侯自请与卿大夫结亲者乎?他与关某结亲,将置汉中王于何地?我兄闻之,当作何想?
继续阅读
诸葛瑾闻罢,冷汗满身,恍然大悟。又恐关羽拒婚,招致张昭借此又劝孙权来攻,被曹操渔翁得利,不由彷徨无计。
关云长:孔明军师入川之时,令某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拒曹乃某本分之事,勿用置疑;但是否东联孙权,其决定权终不在某,而在汝主。关某从无讨伐江东之意,但孙权常怀夺我荆州之念。若要固盟,不降曹操、互为声援即可,何必以婚姻固之?昔与曹操决战,可曾想过兄弟孙匡?近遣吕蒙袭我长沙,可曾想过其妹孙尚香?
诸葛瑾:为人主者图霸天下,也只得将儿女私情,放过一边,情有可原。
关云长:孙权一心称霸,婚姻只是手段,全不顾念亲情罢了,且以此为筹,祸害全家。一旦邦交破裂,子女为其牺牲,又何惜哉?某若将小女嫁到江东,便为人质。倘孙权以我女相胁,要某背叛玄德,或要某献出荆州,关某从是不从?话尽于此,望子瑜慎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