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鲜卑兴起(4/5)
建武元年,司马睿称晋王,次年称帝。王敦进拜大将军,加侍中、江州牧。当时杜曾仍在荆州作乱,王敦遣部将朱轨、赵诱征讨,均被杜曾击败。王敦即上表自请贬职,被免去侍中,后又请辞江州牧,终被授为荆州刺史。
琅琊王氏因为功臣,在东晋朝中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司马睿渐生忌惮,由此重用丹阳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逐渐疏远王导。
王敦对此极为不满,君臣之间嫌隙渐生。
太兴三年,梁州刺史周访病逝,湘州刺史甘卓调镇梁州。王敦趁机请求以亲信陈颁接任湘州刺史,以牵制荆州。
司马睿不愿湘州再被王敦控制,刘隗亦谏奏宜遣心腹重臣出镇湘州,以防王敦。司马睿遂以宗室司马承为湘州刺史,复给王敦增加属官、赏赐羽葆鼓吹等仪仗,以作补偿。
太兴四年,司马睿复从刁协奏议,将扬州诸郡僮客恢复良民以备征役,又以戴渊、刘隗出镇合肥、淮阴。名为抵御后赵石勒,其实防备王敦。
王敦致信刘隗表示修好,却被刘隗拒绝。
王敦大为恼怒。于是置酒大会部将,漫骂刘隗无礼至极,并谓长史谢鲲道:刘隗乃帝侧奸臣,我欲发兵,剪除君侧奸恶,卿以为如何?
谢鲲答道:刘隗果是祸胎之始,然城狐社鼠,岂能为患?待其出离帝京之时,遣一末将即可擒之,何至于加兵于帝都,以背弑君之谤乎?
王敦怒道:某谓君为高士,闻公此言,实乃庸才耳,不达大体!
谢鲲见其不从己谏,于是告罪而出。
王敦与诸将饮酒至醉,咏魏武帝曹操乐府歌《短歌行》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并以如意击打身侧唾壶为节,致使壶边尽为缺口。
由是诸将皆知,王敦已心怀异志,欲效曹操,反状已明。
当年九月,江北哀书进京,奏报豫州刺史祖逖病逝。王敦闻而大喜,因见自己最为忌惮周访及祖逖之二人全都去世,于是再无顾忌,决意举兵入京。
王敦日夜与心腹商议起兵,被从子王充之得知,不由大惧,苦思脱身之计不得。
字幕:王充之,字深猷。少时即扬名于世,从伯父王敦以居。
这一日,王敦又召心腹钱凤、沈充在帐中夜饮,使充之列席相陪。
王充之听其三人话语渐涉军政大事,于是佯作大醉道:侄已醉矣,求先睡卧。
王敦随口答道:你先回帐后床上去睡,我与二公说话,完毕便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充之便就归于帐后,在凉床上倒卧。王敦见充之酒醉睡倒,于是问钱凤道:“我欲引兵攻入建康,杀天子,尽诛不肯归附之大臣,自即大位,卿谓如何?
钱凤对道:天下汹汹,胡人及诸侯无不心怀异望,欲得晋鼎。明公此时若不率先谋之,恐天下有此心者甚众,则鹿失公手矣。今夕之策,宜早为之,则大业必成。
再问沈充,亦是极力附和,怂恿即刻起兵。
王敦于是意决,与二人相约:旬日之后,便可与我调兵,此时只宜秘而不宣。
二人领命,酒罢辞去,各去私下准备。
三人夜议反叛之事,被王充之躺在凉床上,听了个一清二楚,一字不漏。王充之大惊,暗自忖道:若是伯父见我听知他们机密,又不从其反,则必害我命也。
于是急思一计,手掏喉嗓,呕吐满床,衣服尽污,然后闭目装睡。
王敦送走钱、沈二人,回至卧室,见充之呼呼大睡,满床尽是所吐秽物,臭气涨天。遂以为充之大醉,必不曾闻其谋,于是不疑,另寻他处去睡了。
次日巳时,王充之假作醉醒,来辞其伯父:侄来此日久,今思家亲,欲回去定省。
王敦此时欲谋大事,亦嫌其碍事,于是顺水推舟:你既要回,我便使人送你回京。
遂唤十数个军士,送侄子王充之回归建康。
王充之由此得以平安还家,便将伯父与部将谋反之事,一五一十告知父亲王舒。
王舒大惊失色道:我兄如此逆行,必至灭我三族!
于是慌忙至丞相府,告知从兄王导。
王导亦大惊道:兹事重大,可速奏于主上,以作抵御准备,免我全族被其连累。
于是兄弟二人连夜入宫,以王敦与钱凤等所谋反叛之议,奏知元帝。
司马睿闻奏甚怒,说道:既是王敦谋反,可先兴兵讨之。
王导谏道:反状未明,陛下且自准备,严防以待。未可兴兵动众,以激其速反。
元帝从其所奏,因令诸将调兵守护各处城池,日夜巡视,不可懈怠。
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乃命诸葛瑶、周抚为先锋,自与钱凤随后,发兵二十万众,挥师东进。却先上疏天子,继而檄告江南,列举刘隗十大罪状,以清君侧为名。
就说王敦檄文到于舂陵,惊动县令易雄,不由大怒。欲替朝廷除此叛贼,恨无兵力。于是亲作檄文,典数王敦所犯过恶,使人驰赴远近州县,号令起兵勤王,共讨叛逆。
王敦得获其檄,勃然大怒道:竖子安敢如此无礼!
即遣将军魏乂,引兵五千来攻舂陵。舂陵一个小小县城,怎敌得五千铁甲精骑?未至半日城破,魏乂擒执易雄归于大营。
王敦执其檄文,怒问易雄:你一个小小邑令,怎敢发此谬言,诬蔑朝廷大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