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坠胆(2/5)
这或许和顾炎武的人生经历有关,他虽然也是官宦世家出身,但屡试不中,转而研究杂学实务,抗清之时家眷蒙难,两次被捕入狱,族中又生变故,为堂叔陷害几近将死,又走遍大江南北、遍览风土人情,天下百姓的困苦看在眼中,对前明灭亡的反思也更为深刻。
他确实是个最适合为红营这样一支需要打破旧的规矩的政权的理论体系奠基的大儒名士,王夫之或许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让他的儿子亲自北上去找顾炎武充当红营的内援。
“亭林先生今夜一席话,小辈受益颇多,小辈自入石含山以来,有许多思考所得,还请亭林先生指点一二,若是有与儒学相通之处,烦请亭林先生提炼一二,若是有冲突的地方……也请亭林先生帮忙‘正本’。”
侯俊铖这番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他脑中记着的红色思想不少,但如何与这个时代相结合却是个大问题,比理论研究他自然是比不过顾炎武的,干脆就统统抛给顾炎武,顾炎武搞理论、自己搞实践,儒皮红骨,来一场红营的“启蒙运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